网络编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454.html本文转自:人民*协网
人民*协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谢颖)《吕梁英雄传》《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在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学作品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马烽。今年是“山药蛋派”的代表性作家马烽诞辰一百周年,6月1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马烽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学者与马烽家属一起回顾这位“人民作家”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感悟他与人民心连心的精神风范。
座谈会现场摄影:王纪国
表现时代变化中新的人物、新的精神
“从他的文学历程中,我们清晰地感受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感受着人民生活的广大生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座谈会上如是说。
马烽出生于年,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文学首先让人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16岁那年,马烽投身革命,成了抗日游击队的一名战士。年,20岁的马烽发表了处女作《第一次侦察》,一名战士拿起了文学这杆枪,一位作家由此走向了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光荣史册。
年,马烽与西戎合作,在《晋绥大众报》连载《吕梁英雄传》,在晋绥边区的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田间地头,为数不多的识字者把报纸攥在手里、插在腰间,追读报上连载的《吕梁英雄传》的最新章节;不识字的老乡们,围在识字者身边,听他们诵读、讲述。这部章回体小说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抗战英雄和时代主题,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是抗日战争中晋绥边区“看得见、摸得着”的真人真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何吉贤认为,发现和表现时代变化中新的人物、新的精神,是马烽自觉的追求。他要求自己,要经常注意观察了解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善于捕捉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人新事,这样才能使文艺作品更能起到鼓舞人民向前迈进的作用。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看来,马烽的文学是侧重表现时代新人和新事的,但是这种“新”并不是一种观念性、外输性的新,而是从群众文艺、民间文艺中广泛吸取资源,其小说也表现出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上的新旧之间的“融通”,这也使他的小说人物保持着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和浸润着时代光泽的民间、日常的文化逻辑。
新中国成立后,马烽写了《村仇》《一架弹花机》《结婚》《陈万年和马永泉》《韩梅梅》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年,他出版了6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刘胡兰传》。进入80年代,又推出了《结婚现场会》《有准备的发言》《无准备的行动》《伍二四十五纪要》《葫芦沟今夕》等一系列反映农村变革的优秀作品……在不同的时代,马烽都留下了重要作品,并保持了一种内在的连续性。他用通俗、幽默的笔调,用马烽式的“爱抚的幽默与宽厚的讽嘲”,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马烽始终是时代的热情歌者,始终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中间。中国作家协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表示,今天,我们纪念马烽同志,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发扬他对*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也无愧于前辈的业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写的是老百姓,爱的是老百姓,放不下的还是老百姓
年,马烽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全国文协工作。但与土地、与人民的深刻联系却时时召唤着马烽。于是,年,他回到山西、回到了吕梁,回到父老乡亲们中间。他说,“我在北京待了七年,深深感到住在北京城里写山西农村生活,不是个办法”。那时候,马烽下乡经常是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行李卷,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到水利工地上,和民工们一块住破庙,滚草铺,也是常有的事。
铁凝曾经去过位于吕梁山下贾家庄的马烽故居,望着故居墙上那顶历经风吹日晒的旧草帽,她想,马烽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是一个有自己的“根据地”的作家——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空间,那是一个包含着自然、历史、实践、生活、情感的世界,作家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具体完整而饱满。
优秀的文学作品,源于人民、源于生活。“他是一到农村就如鱼得水的作家,是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的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杜学文说,只要有时间,马烽就会到农村去。他脸上的皱纹与老乡是一样的,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他写的是老百姓,爱的是老百姓,时刻放不下的还是老百姓。
让马烽儿子马小泉印象深刻的是,父亲一旦投入创作,便全力以赴,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在马小泉的回忆里,为了创作《刘胡兰传》,父亲去刘胡兰的家乡文水县云周西村搞调研。由于估计会住较长时间,当时农民家里粮食紧张,吃派饭也会增加农民负担,他就从家里自带了半口袋面。在村里见了会吸烟的先递根纸烟,人们都待见和他聊情况。从没牙的老太太到跟胡兰年纪相仿的,都走访了个遍。写完还组织村里的人,念给大伙儿听,让人们提写得对不对。
年,山西省委、省*府授予马烽“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一条“人民文学”的道路,正如铁凝说:他的一生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始终与人民、与土地紧紧地依偎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