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m.39.net/disease/a_5387123.html被历史承认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曌[zhào](年-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年-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贞观十一年(年)十一月唐太宗驾幸洛阳宫,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貌秀丽,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对于李世民在位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有武则天为李世民驯马一事。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李世民听后,颇为夸赞武则天的志气。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感情。贞观二十三年(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武则天第二次入宫,掀起废后风波
永徽元年(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据《新唐书》记载,在永徽五年(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后一个月之际,王皇后无子便时常来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离开后,武则天趁着没人,竟将公主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死,啼哭不已,并且惊问侍从,侍从都说:“皇后刚来过。”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他们都是跟随太宗皇帝打天下的旧臣,又是当时的世家大族,李治年幼皇权不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
史书多认为,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战友”,李治性格软弱意志不坚定,这点武则天正好弥补了他的不足。
永徽六年(年),受到元老大臣压制的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
这时掌握兵权的元老大臣之一李勣出来说话了,虽然李勣和长孙无忌等都是太宗皇帝的从龙之臣,可李勣经常被长孙无忌他们所排挤,这也是太宗李世民的聪明之处,早已看出死后长孙无忌会权大难治,成为权臣,留了这一手,把兵权给了李勣。
早已看长孙无忌不顺眼的元老李勣站出来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李治、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
十一月初一日,举行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仪式。显庆四年(年)四月,武则天与李治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李治身体羸弱,武则天开始掌握大权
显庆五年(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而朝臣们看到武则天处理起朝政来轻车熟路,政治上很娴熟,果敢老练比李治强太多了,武则天趁机安排自己亲信逐渐开始把持政权,麟德元年(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刚写完废后诏书,武则天就赶来了,李治竟然吓得把责任推给了大臣,可见其的软弱,侧面也说明了武则天权大,李治已不能治。
根据一些野史书的记载,这时的李治只要能狠下心来废后,武则天是无论如何都对抗不了的,毕竟李治是正统皇帝,又是武则天的丈夫,朝中大臣支持李唐王朝的不在少数,虽然武则天有不少支持着,到李治只要诏书一下,武则天一系的大臣是不敢跟着武则天造反的,再说这时的武则天并没有兵权。
永淳二年(年),李治驾到奉天宫,从奉天宫回东都后,病情加重,于同年十二月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死前的李治头脑是清醒的,他知道儿子李显当皇帝是个真正的“儿皇帝”,所以就留下遗诏让武则天监国,可他低估了武则天的寿命和野心,没想到武则天为当皇帝会废儿皇帝,会大肆地杀戮李唐皇室,会活到了82岁(如果不是被迫退位,能否活到九十岁,也未可知),也是如果武则天在67岁就死了,天下也还照样是李唐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只是如果。
武则天升级太后,大权独揽
嗣圣元年(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被裴炎阻止,怒道:”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就这么一句气话,竟然成了废帝的催命符,武则天抓住这一点,把李显降级成了庐陵王,开始了他的监禁生活。
随即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皇帝,李旦是亲眼看着自己的大哥李弘和二哥李贤是怎么死的,三哥李显是怎么被废的,所以他只是个木头皇帝,一切都听武则天的,这时的武则天感觉代唐称帝的时机快到了,可从来没有女皇帝,大唐的臣民会接受一个女性皇帝吗?如果这时要有天降祥瑞就好了。
想瞌睡来了枕头,垂拱二年(公元年,这年号起的好(垂拱不就是拱手相让的意思吗),垂拱二年九月己巳(上午9点—11点)在新丰县(陕西临潼县东南三十五里)露台乡有山涌出,高二百尺,有池周三百亩,池中有龙凤之形、米麦之异,据说这天是万里晴空,突然开始地震雷电交加,平地涌出了一座山,山高二百尺(唐代一尺等于30.7cm),有瞬间形成了一个三百亩地的大水池,池中还有龙凤之型的东西,山附近的菽麦(大豆和小麦)没到季节就开了花,这是当时一个姓胡的县令向武则天禀报的,武则天听后便意味深长的说:“此乃是佛祖赐瑞”,潜台词就是佛祖给我赐下祥瑞,祝贺我将登大宝啊,随即把新丰县改成了庆山县,给此山赐名:“庆山”,公元年武则天登基改国号大周后下旨,在此地修建庆山寺,并按照皇家寺院法门寺的规格来修建,并且在全国大力推广佛教,很显然不管是天降吉祥之说,还是登基后大建庆山寺,都是武则天借助神佛之威名为自己正名的手段之一,还有很多政治家都认为武则天就是靠佛教夺取政权的。
登基后武则天养了许多的“面首”里面就有些是和尚,就连当时的宰相都对这些和尚避让三分,可见当时的佛教确实盛行。
不过武则天在治国上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是个大有为之主,几百年不遇的奇女子,在国事上并不是让这些和尚男宠为所欲为,男宠里面有个薛怀义的男宠仗着武则天的“宠幸”,不把宰相苏良嗣放在眼中,走宰相走的南门,还不向苏良嗣行礼,苏良嗣当即命人打了薛怀义,薛怀义去找武则天告状,武则天并不袒护他:让他以后走北门,见到宰相要行礼,不要招惹,可见武则天是公私分明不护短,她在位期间继续继承李世民的治国方针,当时大周的国力也是蒸蒸日上。
整个李唐王朝多个皇帝推崇佛教,比如有小太宗之称的唐宣宗更是在全国广建佛寺,传说唐宣宗被侄子唐武宗迫害,就是躲在了佛寺中白逃过一劫。
庆山寺后来毁于的战乱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庆山寺的位置百姓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墓(庆山寺及舍利塔已毁),只剩下这个庆山寺下的古墓(地宫),这段历史又重现浮在了世人面前。
公元年,宰相张谏之和将军李多祚发动兵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同年十一月在洛阳驾崩,死前留下遗旨:自去帝号,只称皇后,并且墓碑上不留一字,功过是非有待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