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67岁时登上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于武德七年(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生长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贞观十一年(年)十一月,唐太宗来到洛阳宫后,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
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她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女子,在寂寞中,她日夜思念着李治,也期待着心上人可以救她于水火之中。以武则天的计谋和心机,怎么可能会安心礼佛诵经呢?
但此时的李治已贵为一国之君,左拥右抱的美女不计其数,还能想得起曾经的山盟海誓吗?就在这样无端的揣测与不安的战栗中,人们读到了武泽天一生少见的忧伤:
原本李世民死后,青灯古佛就是武则天最终的归宿,却没想到武则天用一首诗成功唤起了李治内心深处的记忆,而武则天也如愿从感业寺出来,成为李治的妃子,这才有了后来的女皇武则天,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诗呢?为什么她凭借一首诗就改变了命运?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义:
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
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看朱成碧后来成为唐宋人常用成语。
李白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也可以说看碧成朱。辛弃疾词:“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柳亭诗话》载: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她能够在古代那个男权社会里,以自己的独有的魅力取代男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了起的事情。关于他与唐太宗李世民,还是李治的爱情,让人感慨万千。
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统治期间经济发展,国力增长,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后人称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