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访谈
王春林:批评家作家之间未必非得“你死我活”;我一把年纪选择逆行全因为内心的热爱原创访谈者生活周刊收录于话题#上海访谈,41个
王春林
年出生,山西文水人。《小说评论》主编,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八、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六、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先后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南方文坛》《文艺争鸣》《当代文坛》《扬子江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万字。出版有个人专著及批评文集《话语、历史与意识形态》《思想在人生边上》《新世纪长篇小说研究》《多声部的文学交响》《新世纪长篇小说风景》《新世纪长篇小说地图》《贾平凹〈古炉〉论》《乡村书写与区域文学经验》《不知天集》《中国当代文学现场(—)》《新世纪长篇小说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现场(—)》《文化人格与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王蒙论》《文学对话录》《中国当代文学现场(—)》等。曾先后获得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9、15届优秀成果奖,山西新世纪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人文社科奖等奖项。
王春林的老家在山西文水,文水的命名源自从境内流过的文峪河。虽然王春林认为,这个“文”与文学和文化是无关的,但是他的一生与文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其实,提起文水,很多人会想到武则天。王春林对这位老乡加同好,也一样是深感自豪的,因为武则天不仅是一代女皇,还是一个诗人。王春林本来是要学历史的,但是命运之神伸手一点,说你去学文学吧。于是,他就走上了文学批评的道路,不然的话他只能当一名不那么称职的历史教师。他出道时的第一篇论文,把目光投向了《活动变人形》,从此开启了对王蒙先生几十年的持续跟踪。不过,他认为评论家和作家之间,未必非得成为“你死我活”的敌人不可,成为要好朋友也一样可以进行相对客观冷静的研究。王春林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却做出一个逆向的选择,从山西来到陕西,从一个大学教授,变成了《小说评论》的主编,他对此的解释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对文学评论事业的热爱。王春林表示:“虽然也谈不上什么漂泊感,但等我真正要告别业已生活和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山西的时候,内心里还是有一些无法克制的伤感。”
本期焦点人物王春林
青年报记者陈仓李清川
1
武则天还是一位诗人,
我很以这一点为自豪。
她不管怎么说都是
文水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青年报:我在当当网上发现,有一本叫《人工智能》的书,作者也叫王春林,这个人不是你吧?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多少王春林,有没有遇到过另一个自己?
王春林:这个人肯定不是我。虽然说我也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