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黔西县旅游产业发展综述人文水西毓灵秀 [复制链接]

1#

县城新貌陈颖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黔西的灯火辉煌”。年4月23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第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时如此赞誉黔西的秀美风光。当历史的春风拂过,经岁月的风霜洗礼,这座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青春勃发,焕然一新,绽放出引人入胜的魅力。

多年来,黔西县委、县*府深入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多方联动,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逐步发展,产业地位逐年提升,产业功能走向配套,旅游服务业初成体系,行业管理不断完善,一座黔中经济核心区的休闲度假城市正蓬勃兴起。

规划引领高位推动旅游发展

掀开黔西的历史篇章,观音洞、素朴古象祠、李世杰墓园等遗址,彰显着远古以来的“文明之光”;川祖庙革命旧址、定新英雄桥战斗遗址、洪家渡革命烈士纪念碑,彰显着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文琴戏、素朴金钱棍、化屋苗族多声部民歌、钟山镇布依村寨等4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黔西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东风湖、索丰营大峡谷、水西泰丰园、柳岸水乡、林泉海子、水西古城等景观,构成了黔西多彩的迷人风景线。

依托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民族和自然资源,黔西县委、县*府抢抓历史机遇,科学判断形势,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放在优先位置发展培育,制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自今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的发展定位,从全局出发确立了旅游业的发展重点,为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谋定而后动,规划需先行。黔西县以“水西文化”为核心,围绕打造“人文水西·魅力花都”品牌,编制实施了旅游总规、详规、专规等各类旅游规划。在年编制出台的《黔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年)》的引领下,先后编制实施了《黔西县乡村旅游规划》《黔西县柯家海子天然岩溶湖群旅游专项规划》《黔西县解放村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乌江源百里画廊东风湖景区旅游规划设计》《黔西柳岸水乡旅游开发专项规划》《黔西县象祠阳明文化旅游区旅游开发专项规划》等各类旅游规划,并做到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

“十二五”以来,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黔西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除了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外,先后启动了水西森林公园、水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并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村庄与自然有机和谐,自然生态保持完好,山水相依,环境优雅,田园风光优美如画,集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贵在城郊,美在田园,妙在山水的景区、景点。

黔西县积极探索创新旅游业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旅游发展活力,全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6亿元,年均增长率21.94%。年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7.07亿元,增速21.3%,全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年一季度旅游经济呈现良好的势头,接待游客.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01%和58.71%,旅游经济带动效益日益凸显。

突出重点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进不来,走不动,出不去”曾经是黔西旅游的真实写照。黔西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九狮闹莲城”的传说赋予了几多灵气,“杜鹃花都”的城市旅游品牌,更让人心驰神往。

突破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是黔西县大力推进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黔西县狠抓交通建设,助推旅游景区联动发展的整盘棋局。在外部交通方面,已建成的黔大、黔织两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贵黔高速公路、息黔高速公路、白黔高速公路、成贵快速铁路,与杭瑞高速、厦蓉高速、贵广高铁、毕节飞雄机场等,共同构成了毕节市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成为黔中“米字型”交通主干线的交叉结点,届时,从贵阳市区到黔西旅游仅需30—40分钟,安顺、水城、遵义、毕节等省内城市到黔西行车时间也将极大缩短,便捷的交通条件,将极大地方便外界游客入黔旅游,实现“外快”。在内部交通方面,重点建设龙井沟至谷里温泉、大堰至小石梯、素朴至夏家河、重新镇孙家坝经杨家湾至中建、柯家海子湖泊群连接公路及环湖游客步道、金碧至下北海、天坪至李世杰墓院至大海子、太来至荆江、锦星至凹水、撞钟山经猫山至大关、撞钟山至象祠、新仁至大箐坡林场、永燊至宣慰洞、重新石坪至蜂子岩、贵黔高速公路新仁出口至东风湖、重新至水西森林公园龙背岭景区等16条旅游公路和黔西县城至百里杜鹃普底景区3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景区景点互联互通,达到“内优”

新的便捷交通网络的形成,对黔西旅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今后一个时期,黔西县将紧紧围绕“山地精品旅游目的地打造”的总要求,依托息黔高速公路和贵毕高等级公路、贵黔高速公路和清毕公路、黔织高速公路、黔大高速公路和野普公路、白黔高速公路和黔金县道,大力开发以象祠为龙头景区的东部山地旅游、以乌江源百里画廊为龙头景区的南部喀斯特生态旅游、以观音洞为龙头景区的南部养生文化旅游、以柳岸水乡为龙头景区的西部乡村度假旅游、以英雄桥——宣慰洞为龙头景区的农耕文化旅游,建成一批龙头景区,带动一批产业集聚式发展,逐步形成东部、东南部、南部、西部、北部五大板块的旅游产业集群。

县城是县域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地和旅游集散地三大功能的组合,是支撑全县旅游产业的骨架,对黔西旅游形象影响极大。为此,黔西县加强城市中央休憩区和水西河旅游休闲区建设,将杜鹃花文化内涵的城市建筑立面改造和立体装饰相融合建设,加强现有旅游饭店、酒店的提质升档建设和经济型酒店建设、县城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使黔西成为集聚独特自然风光与水西文化的宜居宜业城市和毕节东线旅游集散中心。

打造精品做活花都旅游文章

徜徉在黔西县城,人们会惊喜地发现,今天的黔西变美了、变大了、变靓了,穿城而过的护城河,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景观河,水清岸绿,居民可以在沿岸漫步,也可以在水西古城、水西公园、杜鹃广场等地休闲。值得一提的是,缘河而建,彰显水西神韵,全省唯一列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带”重点建设项目,与云南丽江古城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传承水西文化、续写水西传奇”为主题的水西古城,是集民族文化传承、展示水西绚丽多彩民族风情和旅游娱乐于一体的靓丽风景城,融入了水西古彝、明清、现代等建筑元素,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建筑,建造艺术匠心独运,体现了黔西人民的审美情趣。

每到周末,乡村里大大小小的农家乐成为城里人的钟爱之地,闻花香,采果蔬,住民宿,品清茶,别有一番风味。“旅游+”已拓展到精准扶贫领域,旅游扶贫逐渐成为黔西精准扶贫的新动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乡村旅游的品牌和档次,把乡村田园风光转化成最佳的旅游目的地,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林泉镇海子村以新农村及乡村旅游一体化打造田园风光,走生态旅游观光路线,让美景把游客留住,使游客记住“乡愁”,用乡村旅游激活产业,并引进长津农业公司建设特色农业产业种植示范基地,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众多群众从传统的农民变股民、变商人、变工人,实现脱贫。

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工作中,黔西县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精致规范的乡村旅游品牌。“小桥流水布依寨,桃花园里新农村”的乌骡坝布依风情村,是一个具有观赏、居住、旅游、民风展示等鲜明布依族文化特色的农业生态田园,既有现代生活的气息,又有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正在精心打造的雨朵镇扯泥村、协和镇化甲社区、中建乡营盘村等乡村旅游景点也各具特色、可圈可点。

展望黔西未来,杜鹃花都风生水起,旅游产业发展异*突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县域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各项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大交通格局的形成,黔西,这座历史与现实完美融合,自然与人文和谐相依的新兴都市,必将推动资源优势的聚合而厚积薄发。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