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吕梁非遗梁大智谈谈吕梁非遗的保护与传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最近撰写《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吕梁卷)》文稿和创作《非遗吕梁》一书,对吕梁各地的非物质遗产进行了一些调查和了解。一国之历史,系一国之灵*,一方之文化,系一方之精神。人类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往往与当时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相关。吕梁处在*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吕梁因其地理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充满神奇色彩的文明古迹和故事传说,这些对吕梁文化发展、经济繁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存。吕梁历史文化精深厚重,源远流长,文化形态丰富多元,主题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当地的习俗风尚,常常体现为求同存异的发展形态,既有外在的差异性,又有内在的统一性。充满历史感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继承和文明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流传民间的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医药和历法;节庆民俗以及传统礼仪等各种类型的文化组成部分,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分为十类: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杂技与竞技、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间美术、民俗。吕梁非遗涵盖了非遗的所有类别:1、民间文学:交城玄中寺“鸠鸽二仙”的传说、文水子夏山的传说、汾阳峪道河马跑神泉传说、汾州民间故事、张四姐的故事等等;2、民间舞蹈:临县伞头秧歌、汾阳地秧歌、文水混秧歌、柳林水船秧歌、离石旱船秧歌等等;3、民间音乐:文水鈲子、临县大唢呐、文水桥头大鼓、岚县八音、汾阳磕板采茶调、吕梁民歌、交口八音会等等;4、杂技与竞技:文水长拳、文水新午拳法、文水六合战拳、汾阳六合拳等等;5、传统戏剧:孝义皮影、孝义木偶戏、孝义碗碗腔、临县道情、兴县昆曲、兴县香坊戏、文水郑家庄灯影戏等等;6、曲艺:文水跌杂则、离石弹唱、临县三弦书、柳林弹唱等等;7、传统手工技艺:交城滩羊皮鞣制、交城琉璃咯嘣、文水梵安寺素饼、文水豆腐皮、杏花村汾酒酿制、汾州八大碗、汾阳柳编、传统烤制汾阳月饼、孝义插酥包子、孝义杏野砂器、柳林碗团、柳林芝麻饼传统技艺等等;8、传统医药:交城李氏针灸——子午流柱针法、文水县常氏祖传中医皮肤外科、文水县王氏象皮生肌散、文水县中耳炎祖传治疗秘方“耳脓净”、汾阳市郭氏中医正骨、孝义市郝氏诊断淋巴结合与独特治疗、孝义市陈氏独特的正骨疗法等等。9、民间美术:中阳剪纸、岚县面塑、文水葫芦雕刻、交口刺绣、石楼麦秆画、离石脸谱技艺、文水绫缎立体画屏、中阳民间绣品、交口布艺、刘家焉头木版年画等等。10、民俗:柳林盘子、孝义婚俗、中阳庞家会九曲*河阵、汾阳串*蛇、岚县上明龙灯、柳林礼生唱祭文习俗、孝义市苏家庄村年俗、孝义传统丧葬礼俗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也是最古老、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非物质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于民族感情的维系、民族精神的凝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受到很大的冲击,许多凭借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临灭绝,许多传统技艺也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消失,有的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非遗实物和资料流失或遭到破坏,有的非遗赖以存在的场所和空间受到挤压,可以说,非遗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加强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不仅是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非遗保护的指导思想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保护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保护。非遗与特定的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要想让原生态的非遗得到保护就要重视与其紧密相依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建立非遗文化保护村、非遗文化保护区等,把这些非遗文化置于其高度依存的环境中去,形成“生态圈式”的保护氛围,使其成为“活文化”。2、生产性保护。非遗的继承和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市场相结合,让其走向市场。对于有生命力和有一定开发潜质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可以进行合理开发生产,使它具有文化价值和商品属性。发挥非遗独特的作用,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创造经济价值,并促进非遗在传承保护中求发展。3、静态式保护。综合应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对非遗进行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和收集整理,获取非遗传承人的技艺表演、生产过程的相关资料,建立档案数据库,从而使非遗从无形转化为有形。4、博物馆式保护。博物馆在非遗保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大量的珍贵的非遗实物,都可以通过博物馆或档案馆保存下来。如美术、雕塑、曲谱、剧本、手工艺品等等。通过对这些非遗的分类收藏、展示、鉴别和研究,充分发挥非遗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巨大作用。5、传习所式保护。建立必要的非遗传习所,组织非遗传承人展示、传习非遗项目。开展非遗项目专题培训活动,鼓励青少年参加非遗体验,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非遗制作与生产。结合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推广舞蹈、音乐、戏曲、竞技等非遗项目。6、文化空间式保护。文化空间就是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文化空间是演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集中、最典型、最生动的形态和形式,兼有空间性和时间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离不开*府的主导和法律的保护。“*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究实效”是非遗保护的一贯原则。在非遗普查研究、保护开发、传承发展等方面,都要遵循这一原则。随着现代社会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知日益提高,应用知识产权的版权、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方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模式。

来源:雪润清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