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水山林鸟兽趣谈之省鸟褐马鸡 [复制链接]

1#

年7月11日,我第一次来到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那天下午,管理所副所长盖强陪我游玩。我们从横尖镇二合庄向北步行,溯文峪河的源流,穿过长立村沿溪而上。过了*鸡塔村后,进入了3公里的“绿色长廊”。两旁是参天的云杉和落叶松,树干笔直,姿态端庄,有些像是古代的武士,密密的挤满了山坡。林道从树荫下延伸,一阵儿直,一阵儿弯,头顶是林木飘逸的枝条,绿的仿佛要滴水。路旁生长着绣线菊,白花簇簇,但有点儿羞怯;美蔷薇开着粉红色的小花,笑脸相迎,那“油瓶瓶”的果实,嫩的发亮。山谷里,时不时飞起几只小小的鹡鸰;树丛中,柳莺一闪而过,响起几声小曲儿。脚旁的小溪,慌慌张张的往下跑,在岩石和沙砾中间跌跌撞撞,浅起点儿泡沫和水珠,打个小漩涡,扭头就溜了。

忽然,在前面出现了7、8只挺大的鸟,个头比公鸡大多了,最明显的是那拖着的大尾巴,像一把张开的大笤帚,但羽毛下垂,和它那身躯很有些不谐调,显得有些累赘,有点儿笨拙。那形象,让人能想起套着蓬裙的西洋贵妇。那头和那前半身,分明是鸡,那小红脸又挺像是山鸡,那两腮旁翘起的白羽毛,文雅的如同绅士的领结;那举止动作,和傲慢的大公鸡差不多。它们真够胆大的,离我们十几米远,有的看了看我们,有的对我们不屑一顾,仍然走着碎步,神情专注,低头啄食。我们举起相机,它们好像习惯了,知道不是什么伤害它们的武器,没反应。我们想向它们靠近些,它们犹豫了片刻,走开了,慢条斯理地上了山坡,进了灌木丛,好像是躲避,但那从容的神态又显得是在回避,是在优雅地给我们让路,不想妨碍我们行进。它们有的发出了几声,“咕,咕,咕咕——”是不是在说,“过,过,请过——”

山西的鸟类中,荣誉地位最高的是褐马鸡。在三晋大地,它们是鸟中的“省长”;在地球上,它们是“世界珍禽”。

褐马鸡,只有中国有野生分布,而且总数只有几千只了。

褐马鸡属于鸟纲鸡形目,毕竟与鸡是一类。再往下查户口和落实身份,它是雉科马鸡属,雉就是野鸡,它们都是生活在山野里的;马鸡呢,它在鸡类里是个大块头了,高头大马的,雄鸡体长1米多,身高60厘米,体重5公斤,很有雄武的气魄,那大尾巴又有几分像是骏马的尾巴,这名字起得挺阳刚,挺威风。

褐马鸡的近亲不多,只有白马鸡、蓝马鸡和藏马鸡三种,都是中国特产,全在西部高原,褐马鸡羽毛颜色发褐,白马鸡和蓝马鸡自然是白色和蓝色,藏马鸡呢,是不褐、不白、不蓝,灰色的,主要分布在西藏。

褐马鸡,那褐色不是暗的,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它有个俗名叫“角鸡”,当地山民们的称呼,这是因为那两簇像白猗角般的绒毛,太显眼了。褐马鸡,年定为山西省省鸟。年,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褐马鸡属于留鸟,不迁徙,也不去远方旅游,有固定户籍,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西部。上世纪第一次调查时,全省估计只有几百只。它们一般栖息在海拔米左右的地带,已经属于稀有动物了。为了保护褐马鸡种群,年在交城县的庞泉沟、宁武县的芦芽山和蒲县的五鹿山建立了三个自然保护区。后来,又增建了人祖山、汾河上游、云中山、团圆山、蔚汾河、薛公岭、云顶山、凌井沟等好几个保护区,最后还又增加了灵空山自然保护区。

褐马鸡的羽毛美丽,曾经被用作武士的装饰。一对褐马鸡在欧洲的价格竟然能达到一千美元以上。由于羽毛太珍贵了,褐马鸡自己舍不得使用,它们十分爱惜,宁愿走,不愿飞,到了非飞不可的时候,它们展翅滑翔,不猛烈搧动,就怕一用力甩掉一根羽毛。它们晚间栖息在大树的粗枝上,天明后,缓缓的张翅,轻轻的蹬爪,稳稳地降落在草坪上,不让灌木的枝桠挂住翅膀,落地后,急忙收拢羽毛,回过头来用嘴尖整理一番,像是梳妆,然后才散步和进餐。

为了防备天敌,褐马鸡一般不单独行动,总是几只或十几只集体食宿。一旦发现敌情,立刻互相提醒,马上逃避。它们不和任何敌人战斗,打不过猛禽和野兽,也舍不得自己那身华贵的服装。

但到了春天,特别是阳春三月,它们春心萌动了,要找对象、谈恋爱了,那可就“羽毛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两者皆可抛”了。每到这个季节,雄鸡急切地要寻觅心中最美的“情人”,而这位温柔多情的姑娘却又被另一位情郎看上了。姑娘并不漂亮,鸟类中的雌性都不及雄性鲜艳美丽,但性情特别好,很愿意接受异性的爱抚。这就发生了动物界普遍的残忍行为:情场决斗。

对于鸟类来说,决斗是非常残酷的。褐马鸡的决斗,比斗鸡要激烈。两雄相遇,分外眼红,毫无“从容不迫”,决不“温文尔雅”,彼此不需“通名报姓”,一瞪眼,一抖头,立刻开战。各自抢占有利地势,一蹬脚,一展翅,猛地向对方飞扑,用尖嘴直啄对方的要害,对方也急起反击,腾空而起,尖喙连续猛击,拚命撕杀。两位“阿哥”,不决一胜负,誓不罢休。没几下,两位斗士就都面色血红,伤痕斑斑,几个回合下来,就“玉鳞残甲满天飞”,一地鸡毛。最快的战斗二十几分钟,长的能超过半个小时,终于,其中一只好像耗尽了力气,受的伤也重,只好垂头而去了。

战败了对手的那只雄鸡抖抖身子,理了理被撕扯乱的羽毛。为了庆祝大捷,它要秀魁伟,秀雄壮,要引亢高鸣,声音粗重而洪亮,远在千米之外都能听到。它鸣叫时,伸长脖颈,高昂起头,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它是真正的英雄。它摆的架子有几分像是西方的美声歌唱家,姿势气度不凡,但音韵可真的不敢恭维。然后,它去追逐雌鸡,离群相随而去,寻找密林下的灌丛隐蔽之处,完成片刻的交尾之欢。

古书上记载它们勇武好斗,那是看到它们喋血情场时的惨烈镜头。其实,除了这个时节、这个场面,褐马鸡平时是和谐相处,与大多数鸟兽相安无事。

人们说由于它的“好斗”,所以把它的尾羽用作武士的装饰。国外是不是真的这样,不知其详。国内呢,戏剧舞台头盔上长长的两条“鸡翎”,并不是褐马鸡的,而是环颈雉的,就是雄山鸡的尾羽,长而柔韧,但一支也不够长,不少是粘接上的。

山西的褐马鸡,长期以来生活在汾河以西,但文水县明清两代的县志均无记载,很可能极为罕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水西部的三道川、二道川流域和大陵山区就陆续出现了褐马鸡。近几年,数量增加的很明显,只要进了山就经常能遇到,往往三五成群,它们比山鸡胆大些。

世纪之交,在太岳山区多次发现了它们的踪迹,沁源县甚至出现了数十只的群落。许多人认为,这是吕梁山的一部分褐马鸡受到干扰后,飞过汾河,乔迁太岳了,会是这样吗?

从各个自然保护区开放旅游之后,褐马鸡的生活环境真的受到了冲击。庞泉沟,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在“绿色长廊”就见不到它们悠闲地漫步,山坡上也罕见,到了本世纪只能在大沙沟饲养棚里看到几十只了。保护区的核心区内,种群比过去明显减少,而附近林场的山林里,数量比从前多了。远至汾阳的白虎岭、古交的屯兰川,在野外看到褐马鸡都不以为怪了。这种现象,显然是褐马鸡对人类的回避,无可奈何,只好远涉山川了。

不管怎么说,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对生态环境必有影响,特别是承包给一些老板,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生态保护就要退位了。尤其是生物保护的核心区,那是一些珍稀动物仅存的家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褐马鸡们想知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不能保住它们最后的栖息地?核心区能不能不受游客干扰?

褐马鸡们在乞求:让我们过平静的日子好不好?人类啊,我们从来不打扰你们,也请你们别再骚扰我们,和谐社会,公平点儿——行吗?

.01.27文水章多村注:文内照片除注名外,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光,笔名楚胥,曾用笔名程光,林业高级工程师。退休后热衷考察晋商茶路和晋商家族史,先后出版《儒商常家》、《晋商茶路》、《晋商堡寨》、《晋商十大家族》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