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报告*报告策报告数报告
打造全方位全价值链的智库报告研究生态
IDM
11月6日,太原市*府发布《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划定了今后城市发展的“线路图”和“时间表”,要积极发挥中心城区核心引领作用,推动太原都市区、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整体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根据《实施意见》,太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中心带动,轴带牵引”,突出太原都市区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全力提升太原省会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和核心引领作用,强化中心城区影响力和能源革命综合试点引领作用,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
按照年、年、年的三个时间表,太原做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详细规划。提出,到年全面完成清徐、阳曲的撤县设区。到年,太原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发挥省会城市引领带动作用,着力促进周边市县协调可持续发展,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对山西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建设亟须补短板
中部地区,论经济体量比不上东部,论发展力度又不如西部,尤其缺乏可以统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群支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山西,在全省地级市中,以GDP测算的年省会太原的城市首位度仅为2.36,以第二产业增加值测算太原的城市首位度仅为1.61,说明太原产业优势不明显,难以通过分工协作带动其他地区。
此外,在山西,很多市都是“一市一区”,例如晋中市只有一个榆次区,忻州市只有一个忻府区。行*区划的滞后造成城市框架过小,延伸空间不足造成其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功能无法体现。今年3月27日,山西省省长楼阳生在省民*厅调研时指出,要全面提升山西省行*区划管理水平,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拓展空间、提供保障。紧接着,4月18日,楼阳生专门召集太原、晋中两市和转型综改示范区主要负责人,部署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工作,提出六点要求。
过去几十年,山西的发展绕不过一个“煤”字,煤炭行业发展受阻后,经济遭遇断崖式下滑。中部兴,则全省兴;中部活,则全局活。夹在太行山、吕梁山中间狭长地带的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必须通过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域均衡发展。事实上,早在年就有学者建议,山西要加快统县*区调整,建立城市主导型*区管理体制。
作为破题能源革命举措之一,在今年初的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山西省委把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到战略位置。针对太原晋中两市本来就是一块,造成行*资源的错配和浪费问题,有山西省人大代表提出,太原市目前的占地面积与人口在全国起不到区域城市的带动作用,大同受北京辐射影响,晋城受郑州辐射影响,运城受西安辐射影响,阳泉受石家庄辐射影响,但加快太原、晋中一体化的进程还不够,应该把文水、交城、祁县、平遥等几个县划到太原,甚至整个晋中都可以划到太原。
山西省*府组织编制的《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以生态宜居宜业为突破,以创新要素集聚为抓手,以产业协同发展为支撑,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治理体系等一体化发展。9月19日,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进会上强调,“一体化”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模式和路径,与“区域合作”有重大区别,要准确理解、全面把握。
推进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的六项举措
中部崛起如何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的困窘,只是中部城市群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于其他几个中部省区来说,都有一个共同课题,那就是加快推动中心城市战略,在强化省会城市中心地位基础上实施城市群战略,助力中部崛起,在这方面,几个省份步伐已经在加快:作为河南的省会,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领头羊,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1+4”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提升郑州的首位度、辐射力和带动力,强化“郑龙头”的经济势能和“极化效应”。今年10月发布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显示,郑州成长性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
今年3月,江西省印发《关于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若干*策措施》提出,实施“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从建立协调工作推进机制、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合作共享公共服务水平等9个方面出台50条措施,全力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
“新一线”城市概念自年提出以来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