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 http://pf.39.net/bjzkbdfyy/131204/4302785.html年10月,薛龙春《古欢:*易与乾嘉金石时尚》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资料极为丰赡,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利用了大批*易友朋信札。如今,由他辑录、释文与考证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也由三联书店出版,本书共收两百余人六百六十余札,贯连勾勒出一个充满细节和温度的乾嘉金石学世界。不仅复原了那些被遮蔽的历史,也复原了那些被漠视的情感。
*易友朋往来信札既有*易寄出的,也有他收到的,我们藉此可以了解他与众多友人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考证,许多信札中提到的信息可以建立起关联,从而重构出不少完整的事件,对于理解乾嘉金石文化圈的生态具有重要的资料之功。兹选刊书中部分书札及考证,因为篇幅的原因,考文有删节。考文中提到的xxx-xx,为书中所收关联书札,恕不一一注明。
*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钱塘*氏八世。兼擅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
信札中的乾嘉金石圈
以*易为中心
年,潘有为致*易(18-10)
潘有为,字卓臣,号毅堂,广东番禺人。翁方纲门生,乾隆三十五年中顺天举人,官内阁中书。久宦京华,以校四库书例得议叙,与权贵忤,卒不调。退居林下,足迹罕入城市。著有《南雪巢诗》。
释文
前月接手示,来人约延一二日来取信物,后不果至,及遣奴子前往,已返中州矣。正纳闷不了,而尊札续又来,喜慰可知。泉、刀二品不料如愿之速也,谨谢谨谢。河工未肯蒇,当局者较难为情,可胜怅触。闻此番开口,官民多遭不测,数日思足下尤切,顷得玉音,岂同常慰耶?期努力期节重。余话前札已详之矣。有为再拜,秋阴葊先生左右。十二月六夜。
前月未到之信物附缴,乞查收。
钤“潘氏卓臣”“六松居士”。
[上海博物馆藏*易《功德顶访碑图》卷后]
考
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河在河南仪封十六堡地方决口。当年八月,上游洪水又至,塞而复决,堤坝崩塌二百二十余丈。其后河堤屡堵屡决。此次堵口,历时两年,乾隆四十五年()二月工程始竣工。据“中州”“此番开口,官民多遭不测”云云,很可能作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六日。是札后有吴湖帆一跋,云:“潘毅堂号大松居士,下角小印可证,故不称‘小松’,而曰‘秋阴葊’,事之凑合有如此。”吴辨此印为“大松居士”,误。据是印首字左右下角皆有屈曲,知为“六”字。又《(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四十《古迹·园林》:“六松园在花埭栅头村,乾隆间潘有为筑以奉亲者。风亭水榭,并有老荔两株,自闽移至,今尚存。园后归伍氏,易名馥荫。”
年,桂馥致*易(-3)
桂馥,字冬卉,一字未谷,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云南永平县知县,卒于官。博涉群书,尤潜心小学,精通声义。为《说文义证》五十卷,力穷根柢,为一生精力所在。与段玉裁、王筠、朱骏声并誉清代“说文四大家”。
释文
打碑人来,即遣往天柱山,住数日,空手回,云并无古刻。问其山形,乃误入掖县境内之大泽山。复令人导往,始拓得铭来。《郑文公(名羲)上碑》即在天柱之阳,*姓不肯搜寻,遂遗之。欲再遣往,彼有难色,抑郁而罢。馥亲登云峰山,搜出郑公《论经书五言诗》,土石埋数尺,使邨人掘出。又搜得题名一处,宋崇宁题名三处,*和题名二处,《郑公像》一处。所有云峰摩崖著录别纸。郑公《观海五言诗》有数字漫漶,幸有天启中指挥李宗仪重刻,在云峰之阳,字皆完好,再三令拓一本,以校原刻之阙,竟不听。此事汤公颇尽力,差家人同往监拓,为备饭食,供给纸墨,无不应付,而*姓反多支言蔓语。《唐府君碑》额上有像,令连像拓一二本,谆谆说过三五次,终不应。甚矣此人之不足与言也!来札言付银十两,彼云代买许多东西,又搨许多碑,皆此十两,安有余银?益知此人之不中抬举矣。友人言,秦《之罘碑》尚在,被人推入水内,天晴水清,俯视即见,在福山县界海边,土人多有知者。惜登莱无一同好,又不能亲至其处,付之浩叹。前在都门,宋芝山以《郭巨石室画像》见示,中有一像,众人在船上共举一鼎,系纼两耳,岸上人分牵之,脱一耳。芝山命为作跋,以不解辞之。昨看书偶得其事,《南越书》云:“熙安县山下有神鼎,天清水澄则见,刺史刘道锡常使系其耳而牵之,耳脱而鼎潜,既而执纼者莫不疾耳。盖尉佗之鼎也。”馥谓画像即此事,恨不速使芝山闻之,又无画像题其上,姑为执事述之。蔡碑三种奉还,张壁细看,似不及韩书,壁上有韩《告华岳碑》,在唐碑中自是上品。河南汲县西门太公庙有《太公吕望表》,曾拓得否?倘有副本,乞惠示。若无,则借看。近自号“老菭”,苦无人为刻印,今备一小石求刻“老菭”二字,横刻、竖刻惟意所适。惟眠食珍摄。不一一。复叩头,上小松司马执事阁下。十月十六日,东莱。
钤“鲁委巷人之言”。
用“汉瓦笺”。
[《小蓬莱阁同人往来信札》第一册]
考
此札与-1所述相关,作于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十六日。此际*易搨碑人*某至掖县,桂馥为安排天柱山诸摩崖石刻椎搨之事,其人以*易所付银十两,不敷拓碑之用,故拒绝拓《郑文公上碑》《观海五言诗》及《唐府君碑并像》等,桂馥札中于此人怨言甚多。所云汤公即汤惟镜,江南长洲人,贡生,乾隆五十六年()任掖县县令。参见《(民国)山东通志》卷五十九《国朝职官表十五》。此次拓碑,“(汤)家人同往监拓,为备饭食,供给纸墨”,*易嗣为作《云峰搨碑图》以为酬谢,画不盈尺,绘一人在架上椎拓,两人在下指挥。今藏国家图书馆。册后有翁方纲为汤所题七绝二首:“秋盦写剔云峰石,恐是秋盦自写真。磨墨自营千载上,搨碑人即画图人。我怀天统隶镌铭,百里岚光远送青。并与使君添一帧,汤家普彻搨《兰亭》(欲托亮斋为拓平度界内《天柱山铭》也)。”即《复初斋集外诗》卷二十二《掖县宰汤亮斋为*秋盦拓云峰山北齐诸石刻,秋盦因为亮斋写搨碑图,属题二首》。*易所得《北齐天柱山铭》,后装潢成册,今藏故宫博物院。札中所云《郭巨石室画象》即《孝子堂画像》,乃乾隆四十五年()*易于山东肥城县孝堂山访得,桂馥在京时,寓安邑宋葆淳斋,曾见*易所寄搨本,参32-2宋葆淳致*易札。此际据《艺文类聚》所引《南越书》考得画像故事,因快告*易。
年,王昶致*易(-1)
王昶,字德甫,江苏青浦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任江西按察使、陕西按察使、云南布*使,官终刑部右侍郎。王昶工诗文,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等并称“吴中七子”,诗文集《春融堂集》共六十卷。喜搜采金石,穷半生精力蒐集商周铜器及历代碑刻拓本,著《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
释文
去冬腊月,谨寄芜笺,覼缕凡数百言,当已早登记室矣。比者节届清和,风暄日丽,惟足下起居佳胜,稍慰远怀。闻晋斋不来而映漘先已在宾幕,是语果否?如果,即为我道怀,因车殆马烦,未能别作数行耳。武氏祠堂画像,究共有若干纸?前已致明,尚欲乞一付,不审可得否耶?弟于田盘扈跸后具摺请假,已蒙俞允。现在行抵滋阳,德星□□,掺袂无从,岂胜怏怅。但此假半载为期,时会所羁,未可即遂初投老。初冬北上,届时或别谋一面,未可定也。匆匆捉笔,诸惟雅照,不尽欲言。小松学长兄足下,弟昶拜手。
四月十一日,七十老人书于寓舍灯下。[铁][桥]并候。又拜。
钤“兰泉书屋”。
[故宫博物院]
考
据《清高宗实录》,乾隆五十八年()三月壬子,刑部侍郎王昶奏请开缺回籍省墓,得允。同年十二月假满来京。召见时看其年力就衰,王亦自以精神日减,难以供职,因以原品着其休致。札作于当年四月十一日,时王昶在兖州客次。此际赵魏未来济宁,而朱文藻已在幕中,王昶得知消息,因有存问。札中细询武梁祠画像全套数量,并乞完璧。王自称七十老人,本年实六十有九。
年,阮元致*易(-2)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五十八年督山东学*,任满调浙江,嘉庆四年署浙江巡抚。后历任漕运总督、江西巡抚、湖广总督。道光十二年协办大学士,仍留总督任。十五年召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刑部,调兵部。博学淹通,专宗汉学,曾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
释文
月前来往任城,得承亲麈,实慰渴悰。徒以仆仆行尘,未获遍观鸿宝,心终怏然。然蒙赐铜簋笺墨,足供行馆清赏,睹兹古范,如接朗仪也。朱朗斋先生未知曾有回音否?秋帆前辈过境时亦曾言及延彼否?武梁旧搨并《石经残字》,元皆以未得题名其间为歉,未识秋帆前辈曾携入省否?如未,则曲阜相距非遥,尚望一介赍来,俾得细观颠末为幸甚矣。外附呈素联一副,聊供雅正。肃此,布候近安,诸惟炳鉴。不具。秋盦先生侍史,愚弟阮元顿首。
曲阜约于初八日试毕,初九日起程回省。
[鲍昌熙摹《金石屑》第二册]
考
是札作于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参-3。本年按试途中,阮元曾拜访*易于济宁,跋《宋拓范式碑》云:“乾隆五十九年冬十月廿六日,按试曹州,经泲宁,晚集小松司马斋中,得纵观所藏金石,并商略撰集《山左金石志》也。阮元识于《范君碑》后。”此际已至兖州,拟于十二月八日曲阜试毕后返回济南。时朱文藻在*易幕中,阮元编《山左金石志》欲延其为助手,毕沅亦有意延请课读,札中因有此问。毕沅本年九月降补山东巡抚,十月自襄阳启行,十一月底抵山东,参史善长《弇山毕公年谱》本年条。札中询问*易,《宋拓汉石经残字》及《唐拓武梁祠画像》,毕沅此次是否带至济南,如未,希赍来曲阜一观。阮元跋《宋拓汉石经残字》:“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小松司马从任城寄示此本,留观二日,时在曲阜试院。初九日率鲁诸生谒孔子庙,礼成后题此。阮元。”跋《唐拓武梁祠画像》:“此吾乡马徵君藏本也,后归汪氏,汪氏方业鹾,不以示人。甲寅冬,元始在济宁小松司马斋中获观之,继秋帆毕尚书行部济宁携回济南。乙卯春,尚书复制两湖,行时以此册托元还司马,又留斋头展玩两阅月,书此归之,以志深幸,仪征阮元识。”据札,*易以自制铜簋笺纸及墨馈赠阮元。*易摹碑之墨,故宫博物院今尚有庋藏。
年,伊秉绶致*易(-1)
伊秉绶,字墨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三年以员外郎典试湖南,出守惠州,九年守扬州,十二年丁父忧,卒年六十二。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超绝古格,自成高古博大气象。
释文
秉绶顿首,小松先生足下。朋友有闻声相思之雅,秉绶曾介葆初同年以交于足下,渊如斋中复为密坐,流连文酒,俯仰啸歌。芳讯来时,辄蒙记念,感则深矣,思有极耶?飞光我遒,三年契阔,想文祉洊膺,兴居佳胜,为慰。敝乡《般若台铭》今以奉上,其《王审知碑》俟计偕诸友带来,再当驰寄。绶托阮伯元宫詹购山左诸碑全文,见间望为促之。此请近安,统希照察。不宣。弟伊秉绶顿首再拜。
望日。谨空。
[国家图书馆藏《*小松友朋书札》第二册]
考
故宫博物院藏李阳冰《般若台碑》拓本,前附页有*易题签及题跋,自称得于乾隆五十九年(),为闽中伊刑部墨卿寄来,并称:“余拓得一本,漫漶已极,未若此本之妙。”参见尹一梅《故宫*易旧藏晋唐碑志拓本概述》。此札言及奉赠《般若台铭》,又言“《王审知碑》俟计偕诸友(即参加次年春试者)带来”,当作于本年冬日。参45-5魏成宪致*易札。此际阮元时为山东学*,故伊有托购山左诸碑全文之举。伊、*在孙星衍处见面当在乾隆五十六年(),伊秉绶时为刑部员外郎,此年*易曾以卓异入都,至本年正好三年。参-1丁传致*易札。
年,武亿致*易(89-3)
武亿,字虚谷,河南偃师人。乾隆三十五年举人,游学士朱筠之门,四十五年成进士,五十六年谒选,授山东博山县知县。不久怫上官意,罢职。至河南诣好士友人,与修县志,以终其身。通贯经籍,著述甚多,著有《授堂文钞》《偃师金石记》《安阳县金石录》等。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