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交城东云顶山,吕梁明珠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于《觅渊斋文集》,作者田瑞,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

吕梁明珠——东云顶山

说起云顶山,交城几乎无人不晓,但要问起交城有几处云顶山,恐怕知者甚少。

历史上,交城有三处云顶山:

一为与方山界处之北云顶山,海拔.8米;

一为与娄烦界处之东云顶山,海拔米;

一为与离石界处之南云顶山,海拔.9米。

虽然三座山同为高山草甸,但就其规模风景来说,东云顶山当首屈一指。

东云顶山位于庞泉沟镇横尖村东刁窝沟掌,古称刘王晕山,因前汉刘渊曾登是山而得名;又因古属文水,而文水方言“渊”“晕”音同,故误为“晕”;又因“晕”“云”音同得有今名。

沿横尖村刁窝沟东北行,经阳坡村“龙母榆”、王家湾“八仙松”(亦名白菜松),经刁窝村东行六七里便到东云顶山脚。

踏着厚厚的松软的落叶穿过松桦林,便是东云顶八景之一“鸳鸯狮”,说是狮其实是狮形山岩,东边一处形似母狮,西边一处形似雄狮,二狮面对面静卧喁喁私语,难舍难分,故得名“鸳鸯狮”。

沿陡坡爬行不到一小时便可达峰顶。极目四望,北面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东面是娄烦独石河川;东南远处是古交莽莽群山,近处是明末清初交山义*根据地三座崖;西北则是与方山县交界处的吕梁山绝顶孝文山、北云顶山。

此时此刻,“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使人领悟得透透彻彻。

云顶山草甸人称万亩草甸,是云顶一大景观。虽然今年春早,但草甸依然嫩绿点点。一群群马牛悠然自得地在蓝天白云下嬉戏,构成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天然画卷。

沿草甸北行,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松林,这便是云顶又一景“快活林”。林中芳草绒绒,凉风习习,快意袭人。

世界珍禽褐马鸡就栖息在这里,它们时不时亮亮地吼上一嗓子,在林中群鸟婉转多姿的叫声中显得格外有特色。

向南沿山行约二公里,一块孤零零的大石兀立在半山腰。这块大石高两米余,宽近四米,奇特的是从中齐齐一劈两半,相传为孙大圣诞生处。

因其为齐天大圣孙悟空之母,故名“圣母岩”。据说当年吴承恩游云顶见此奇石,才构思出悟空出世之绝笔。

再西南处,山尖亦有一块石头,那石上宽下窄、高悬岩顶,每当风起则摇摇欲坠,而用手掀则丝纹不动,故而人称“风动石”。

就在峰顶南坡,一处地貌削岩叠石,石崖壁立。石缝中,时不时有蛇出入,更有甚者,竟然躺在石板上懒懒地晒太阳,一点儿都不把人放在眼里。因蛇俗称小龙,便把此处叫为“小龙城”。

“龙角风”是云顶山又一奇观。

所谓“龙角风”其实是一种高山旋风。奇怪的是这种旋风只旋不走,而且越旋越高,以致于直线上升,其形其状千姿百态——

有时如同孙大圣的如意金箍棒,直直地伸入云端;

有时又如一缕轻烟,袅袅婷婷曲线而上。

但无缘之人难得一见。

在草甸东边,便是“观日台”。每当旭日东升之际,此处观看日出最佳。

其时,只见一轮红日从万山穷处红霞中蓬勃而出,普天之下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云顶山,真是吕梁群山中的一颗明珠。

作者简介

田瑞(-),曾用名田锐,山西省交城县瓦容村人。

年始,历任《山西日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特约通讯员,汾阳师范学校兼职教师,交城县城关公社*委副书记兼共青团交城县委副书记,县文化局副局长,县志办公室主任兼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交城报》总编等职。

现任交城县史志研究会会长、交城县古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交城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华国锋骨灰安放工程顾问、文化监理。

系中国古钱收藏家,中国国史学会等12家学会会员、理事,曾兼任8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担任中央编译局、新华社《新华文库》、香港国际交流出版社等10单位特邀顾问编委、编审。

30多年来,自费考察、发现山西中西部古文化遗址41处,自费考察并绘制了太原盆地11市县余村古地名分布图;4次捐献给国家历代珍贵文物件;4次提供中国书店、山西省图书馆珍贵图书文献余卷册。

坚持不懈进行了净土宗祖师昙鸾葬地、唐代武则天五代祖陵、战国布币断代、“晋阳湖”等多项研究,屡有建树;创建了全国首家私立古钱研究馆、地方文献史料研究馆;撰写、主编了《华国锋在战争年代》《华国锋在湖南》《华国锋年谱》《山西石壁玄中寺志》等30部著述,总字数万言。

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稿百余篇,其中论文《净土祖师昙鸾葬地研究》被评为国际优秀作品,收入《世界学术文库》;13篇作品在国内获奖,6次出席国际、全国、山西文化史志等研讨会并宣读论文;个人事迹入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24部世界级名典,96部国家级名典。

曾30余次被评为地级以上先进工作者,3次被选为山西省*代会代表;9次被授予“山西省优秀共产*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4次被授予交城县建设功勋、“创业功勋”荣誉称号;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一等功1次。

事迹曾60余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编辑:

投稿方式:

邮箱:laojiashanxi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