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以男权社会为根基的封建礼教统治了民众两千多年,期间诞生出多位皇帝。
其中说起最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一位,当属是武则天,在那个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里,武则天身为女人能够逆流而上,成为一代女皇!时至今日,她依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最高统治者。
这样一位女皇帝在男权社会实属大逆不道,然而她在位期间更是豢养大量男宠,让本来就饱受争议的她,一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秘史纷纭……
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武则天生于名门,不幸的是自幼丧父,家道中落导致母亲和她受到了兄长的欺辱,迫不得已母亲带着年幼的武则天搬倒长安久居。
武则天长得十分美貌,所以14岁时就被选入宫中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才人指的是中国古代宫廷女官的一种,兼为嫔御,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妾。唐代制度:才人初定为宫官之正五品,后升为正四品。上官婉儿也曾做过唐高宗的才人。)
但是李世民心中一直都想着长孙皇后,所以此时的武则天并没有受到多少宠爱,在后宫众多嫔妃中并没有显山露水,但她具有极强的野心,她并不想做一个在后宫中默默无闻没有名号的妃子。可能是她从小丧父,饱受冷眼,看透了世间丑恶,极度渴望权力的力量。
所以,她就替自己开始寻找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
在李世民去世以后,唐高宗李治就顺利上位,不过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死后这些嫔妃都要削发为尼,与青灯古佛常伴一生,所以武则天就被发配到了感业寺。
李治登基一年以后,他前去感业寺,武则天制造了和他的完美相遇,可见她心机之深。李治在见到武则天时,便对她重燃火花,动了春心,然后便不顾反对把她带回了宫中,封为妃子。
武则天回宫以后,千方百计获得李治的宠爱,她费尽心机地想要成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但最后依然是武则天胜利了。
因为李治的视力不好,武则天抓住了这个机会,陪着李治一起上朝*,听大臣报告,然后和李治一起拿主意,慢慢的主要决定权都到了武则天手里,她也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心腹。
李治驾崩后,武则天终于成为了女皇帝!
实际上,在她执*的十五年里,唐朝社会风调雨顺,国富民强,她善用人才,将国家治理的十分繁荣,为唐朝的“开元盛世”打好了基础。
她作为女皇帝,尽管展现出了甚至比男人还优秀的才能,但一直有大批的当权大臣反对她,其中最为这批人抓住把柄的就是她豢养男宠。
武则天建立的“控鹤监”
历任皇帝都有许多妃子,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女皇帝招选男宠却被认为是有悖人伦,大逆不道。
武则天称帝后,有意使自己的特权制度化,让男女在相互压迫上处于她认为的平等的地位。她于年设置了一个颇似女皇“后宫”的机构——控鹤府。由张易之做长官,以使他们的地位合法化,里面任职的官员大多是女皇的男宠及轻薄文人。虽然设置的公开目的是提供有才华的文件草稿和文学作品汇编,但它很快就堕落为类似男性后宫的场所。
据史料记载:“控鹤监”是武则天为招纳男宠而设立,分为左控鹤与右控鹤,各有二十人,由张易之和张昌宗分别掌管。控鹤监成员共四十三人。
“久视元年(年),改控鹤府为奉哀府,又以易之为奉袁令”。控鹤府的设置为前代绝无,纯系武则天集聚男璧,以娱晚年的宫制之一。这一府内的官员,除了向女皇捌共“男性温存”之外,另一重要职能是曲宴供奉。“每因宴集,则令嘲戏公卿以为笑乐”。
实际上,就是专门用来给她养男宠,这个地方相当于是武则天的后宫,有很多帅气的小鲜肉,晚上要侍奉武则天。
可想而知,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本就地位底下,哪有一个女人拥有这么多丈夫的?大臣们却觉得这不成体统,这个机构也遭到众多大臣的极力反对,其中就包括武则天十分崇信的大臣狄仁杰。
迫于无奈武则天撤销了控鹤监,不过那些男宠却留了下来。
建造在寝宫的密室之谜
撤销控鹤监后,反对她的大臣暗中调查,发现她后来在寝宫又建造了一个密室,让人奇怪的是,修建密室的工人,完工以后就都消失了。
武则天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去密室一趟,而且还会在里面呆很久,出来的时候看起来很疲劳,脸上还会有没擦干净的泪水……
这件事引起了众臣的关心,他们为了找到了武则天的秘密,于是收买了武则天手边的宫女,潜入密室一探究竟,然而让人没想到是,从那天开始宫女就再也不见了。
这件事情成为了一个不解的谜团。
一直到武则天退位以后,密室才被打开,真相终于公之于众!
密室里只有一张床和三张画像,分别是佛陀、李世民和李治。原来这是武则天“疗伤”的地方,她每天晚上进入密室都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哭诉忏悔,对空倾诉……
实际上,这个密室并不是武则天用来养男宠的,而是她用来独自发泄的秘密空间。在朝堂上,她是不可一世的女皇,而在密室里,她只是一个柔情似水的普通女人。
结语: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也会有欲望,再强大的人也不例外,万人敬仰的武则天,也有柔弱的一面,何况我们普通人。
一个女强人在什么时代都是孤独的,她们所经历的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尤其是男人。
所以,女人真正的觉醒,绝对不是和男人比,而是自身精神的觉醒。
武则天生平:
武曌[zhào](年-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治家,武周开国君主(年-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治”。*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
神龙元年(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