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响新时代雷锋之歌山西新闻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用哪些药 https://m.39.net/pf/a_4473189.html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青年志愿者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良好风貌。图为晋中市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本报通讯员摄

青年志愿者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本报通讯员摄

编者按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近年来,广大志愿者积极响应*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日前,我们采访部分志愿者,他们无私无畏传递爱和暖、散发光与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让我们聆听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的新时代雷锋故事,汲取正能量,开拓新征程,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文水县贾峰耀:做雷锋精神践行者

在很多人眼里,贾峰耀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而他却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员。

贾峰耀,文水县人民武装部干部,年参加工作后,始终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年7月,他牵头成立“文水县学雷锋小贾爱心接力团”,那一日他承诺:“要始终对得起雷锋式志愿者这个称号,勇于自我牺牲,甘于无私奉献。”多年来,他从未忘记这个诺言。

年5月11日,文水县针织厂车间着火。贾峰耀第一时间奔向失火地点,冲进车间,扛出6个氧气瓶。很多群众说,这就是扛出6个炸弹啊!经过他和消防队员6小时扑救,大火终于扑灭,挽回财产损失80余万元,而他也因大火烧伤住院7天。

年4月28日,他骑摩托车外出办事,忽然听到前面一名中年妇女喊“抢包了!抓贼啊!”他毫不犹豫地加速前进,追向抢包贼。他紧追不舍,抢包贼弃包仓惶而逃,这位妇女的财物失而复得。

年9月,贾峰耀得知马西村两个女孩因家贫几近辍学。经济并不宽裕的他,当下决定资助她们。年,这两个孩子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贾峰耀又东拼西凑了多元资助她们,并将她们送上了前往学校的火车。

20多年来,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特别是“文水县学雷锋小贾爱心接力团”成立后,贾峰耀从一个人学雷锋变成了带领一个团队学雷锋。他们团结一心、扶贫帮困,累计捐资10万余元资助贫困户和学生余人,参与救死扶伤40起68人,参加抢险救灾27次,慰问老红*、抗战老兵15人次,为8所学校捐赠学习用具万余件,为多名困难群众捐赠生活物资,在10多所学校宣讲雷锋精神、刘胡兰精神50余场,听众达3万多人次。目前,爱心接力团的成员已达多人。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危机时刻,贾峰耀第一时间响应,组织爱心接力团成员捐款捐物,把防护物资送到文水县各个出入路口。同时,主动在石永村设立流动服务站,爱心接力团成员日夜轮流值守,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分担工作任务。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爱心接力团捐赠了价值上万元的消*液、防护衣、防护眼镜、相关药品等,此外,还有口罩6万个、手套双、头套0个,出动车50余次,他们一直冲锋在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杨文

全国学雷锋标兵杨贵山:我用一生学习传承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已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一生的动力。只要生命不止,我就一直要把雷锋的故事讲下去,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杨贵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去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82岁的杨贵山主动协助社区抗疫,和工作人员一起站岗,在小区大门口登记来往出入人员,张贴抗疫宣传标语。他还先后购买了0余元的防疫药品分发给社区低保户,为抗疫捐款0元。春节期间,他购买价值元的米面油慰问低保户;端午节,他买了元的粽子慰问修路工人;到了重阳节,他又给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买了围巾、棉袜、保温杯。杨贵山说,他要让最需要关心的人,在节日里都能感受到温暖。

杨贵山当过兵,年由部队转业到太原市工商行*管理局迎泽分局工作,2年退休。他把学雷锋、做好事当作了毕生的追求。杨贵山生活简朴,却将工资节省下来积极献爱心。30多年来,资助了36名贫困学生,多次看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和福利院的孤儿,捐款给汶川等受灾地区,累计支出20余万元。

年底,杨贵山自发组织了一支“杨贵山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探望孤寡老人,走上街头慰问环卫工人,开展各种各样的帮扶活动。现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发展到人,按服务项目分为护学组、义务理发组、义务献血组、为老服务组、扶贫组、反扒组、护理组、宣传组和雷锋班等。

退休以来,杨贵山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义务讲述雷锋故事、长征故事等革命传统教育中,先后被60余所中小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累计听讲80余万人次。

如今,耄耋之年的杨贵山眼不花、耳不聋,走路健步如飞,获“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90多项荣誉。他说:“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我更庆幸的是,自己还有精力和能力,可以把学雷锋做好事一直进行下去。”

本报记者陈俊琦

太原市邮*分公司员工杨志珍:孤身逆行千里抗疫捐资

去年年初,武汉疫情突发,杨志珍只身一人,带着自购的满满一车医疗物资,从太原自驾上千公里赶赴武汉,医院连续志愿服务40天,医院高度肯定。年8月,她获评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

杨志珍是中国邮*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分公司一名80后员工。她出生在洪洞县一个中医世家,十几岁就帮开诊所的父母抓药,后来又在卫校学习护理专业。她从小耳濡目染父母免费为患儿推拿、送药给贫困患者,对奉献与爱心有深切的理解。

年初,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武汉急缺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杨志珍坐不住了。她花了两天时间跑遍太原药店,凑了近万元整整一车酒精、消*液、连花清瘟胶囊等抗疫物资和药品,连副驾驶座位都堆满了。2月16日早8时,她从太原出发孤身自驾十几个小时奔赴武汉,晚上抵达武汉下高速时,执勤民警帮她就近联医院。

17日,杨志珍被分到西药房配药。每天上午8时,杨志珍准时到岗开始工作。下午还需要将药物分别医院等其他3个病区。

一心想着“我就是来干活的”,杨志珍发现中药房工作人员每天加班到很晚,特别辛苦。为了多尽些力,她申请到中药房工作,晚上帮忙加班煎药。最初疫情严重时,医院每天提供中药汤剂袋,她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

一周后,杨志珍又申请支援发热门诊药房。发热门诊药房对面就是咽拭子检测点,这里感染几率更高,防护更严格。为节约防护服,她不敢多喝水,甚至不敢吃午饭。武汉天气转暖,防护服穿在身上,闷热的感觉就像在汗蒸房,护目镜总是一层水汽。由于连续站立工作,再加上去武汉时只穿了一双薄棉皮鞋,她的脚捂得起了水泡,生疼,脸上也因严重过敏而溃烂。但看着就诊患者脸上焦急的表情,杨志珍咬牙坚持。

休整两天,3月12日起,杨志珍再次申请将岗位调到了妇幼保健院病区,协助处理后勤工作。3月17日,医院所有院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清零,但医院马上恢复正常门诊,后续工作多,新病患也多,她选择留到中药房继续工作,直到3月27日离开武汉。

为了表达对她的感谢,离别之际,医院专门为杨志珍一个人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欢送会。院长陈立波表示:“杨志珍的事迹,对于全院员工是极大的鼓舞。”“不能让她只感到武汉的辛苦,还应看到武汉的美丽。”医院多方协调,让杨志珍走进最美的蔡甸区花博汇赏花,感受武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本报记者高建华

退休民警张振胜:热心调解奉献余热

退休前,张振胜是太原市万柏林区某派出所所长,年3月,他光荣退休,原本可以过清闲日子的他,很快有了新的岗位,又忙碌起来。

张振胜的新岗位在太原市万柏林区九州农产品市场,叫“张振胜调解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在去年6月成立,截至目前,已经成功调解26起消费、借贷、合同、交通事故纠纷,调解人数多人,涉及金额多万元,受到市场经营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去年4月,万柏林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成立个人品牌调解室,区司法局局长苗小林问我愿不愿意来,因为调解室主要是处理矛盾纠纷,我觉得可以发挥余热,就说试一试。”张振胜告诉记者。

工作室刚成立的第二天,张振胜就遇上一件棘手的事情。市场内一个摊主从外地定了6万元的西瓜,对方从当地雇了一个车给他送过来,卸了货了,摊主不给人家付运费,说是西瓜质量不好。送西瓜的两个人辛辛苦苦把西瓜拉过来,钱也花光了,摊主却不愿意付运费,当时就产生矛盾了。在这种情况下,张振胜先是对运输西瓜的车主进行了安抚,答应出面协调解决,随后联合和平北路派出所和市场管理部找到了拒付运费的摊主,并告知其拒付运费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经济损失。很快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去年7月的一天,22名面色憔悴的农民工来到了调解室。一进屋,承包工程的魏某一把握住张振胜的手说:“帮帮我们吧,拿不到工资,我们的日子没法过了。”原来,魏某所承揽的工程项目在年停工了,年受疫情影响,与魏某合作的建筑公司直接退场,导致工人73万元的工资无处讨要。走投无路中,魏某找到了张振胜。弄清事情原委后,张振胜及时联系了万柏林区和平街办和劳动监察大队以及相关建设单位,前后跑了半个多月,终于帮22名农民工拿到了工资。

“做调解员要有一种高尚的情怀,要有一种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张振胜愿意帮助别人,尤其是一些困难群众。他能够在第一时间化解各种纠纷,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支持,值得大家学习。”万柏林区司法局局长苗小林如此高度评价张振胜。

本报记者邓伟强

保德青年突击队:大山里的“青春力量”

在保德县,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工作之余,深入*土高原腹地,在沟壑纵横间,以年轻人细腻的感情和热切的公益之心,把温暖送到了贫困户的心里,他们是行走在大山深处的脱贫“青春力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保德青年突击队。

“我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平均年龄在30岁上下。我们把关爱带给群众,就是把*对群众的关怀带到基层,带到群众中去。”青年突击队负责人、保德志愿者协会会长张虹霞有一个笔记本,老伯需要的一个剃须刀、小姑娘需要的一个布娃娃、放羊倌需要的一双鞋子……张虹霞把每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她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在这支队伍里,还有很多人和张虹霞一样有一颗热衷公益的心。队员王茗是保德县好司机运输协会负责人,“当我走在路上,有市民认出我来,主动问我‘你是青年突击队的吧’,那一刻,我感受到做好事受到的认可,觉得值了。”

突击队中有许多稚嫩的脸庞。队员王嘉德是保德县职业中学的学生,才20岁,却已是突击队的老队员了。

这支由保德县委县*府提议成立的决战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囊括15个分队,有多人。他们进村入户提供*策宣传、医疗服务、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就业推荐、农村电商扶贫、公益活动、免费理发维修家电等志愿服务。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温暖了许许多多贫困群众的心。他们通过提供服务办实事,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受助的每个人都从中感受温情与爱。

年,他们走访最偏远的乡村学校20余所,了解学生情况并开展各种助学活动。组织大型衣物募捐活动,让爱心人士参与进来,累计接收捐赠衣物、学习用品1万余件,送到乡村学校0多名学生手中,并因此在保德县城中掀起一股“扶贫助困、人人奉献”的爱心热潮。

本报记者杨文俊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学生崔熙瑞:疫情突至,我的家园我守护

年1月,对家住晋中市榆次区高村的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崔熙瑞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没想到,就是这么突然,疫情离我如此近!”崔熙瑞告诉记者,她在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大二的后半年是实习期,为了离家近一点,她找到了离高村最近的晋中市体育运动学校实习,实习期间她一直在家里吃住。

1月11日中午,崔熙瑞正在家中吃饭,听到村里邻居在打电话,说村里有两个人是无症状密接者,当时还半信半疑的她,晚上看到新闻后就再也坐不住了。

随后,崔熙瑞的妈妈在本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