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父武士彠为隋太原留守唐公李渊的故旧,并州文水县人;母为隋宗室杨达的女儿杨氏,弘农华阴人。
武士彠早年善商贾,喜结交,隋唐国公李渊领太原时,经常做客休息在武士彠家,说通俗直白一点,两人算是交情比较深的朋友。
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群盗四起,豪杰争相起兵反隋,李渊据太原起兵时,武士彠为其前后打点,唐公拜其幕府参军,负责管理行军的铠甲诸事宜,后来李渊进至京师长安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武士彠为唐高祖功臣之一。
武士彠本有原配妻相里氏,生武元庆、武元爽,两人为武则天的同父异母兄弟。
唐高祖武德年间,武士彠丧原配妻,李渊亲自做媒,将同样寡居的44岁隋朝宗室女子杨氏二婚许配给了武士彠,这就是武元庆、武元爽的后妈,杨氏嫁武士彠后,连生三千金,所以武则天有兄弟姐妹五人,但是武士庆、武元爽兄弟待其后妈杨氏礼甚薄,这给武则天发迹之后对二人的态度与命运埋下了伏笔。
公元年,武德7年,武则天出生地待考,只能以武士彠该年任职所在地为准,但无疑的是其长于四川利州。
贞观九年,唐高祖崩,其年武士彠携家眷赴京吊丧,因为伤心过度而病亡,武则天其年虚十二岁,居于长安。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亡,晋王李治虚年九岁,贞观十一年,武则天虚十四岁,唐太宗进武则天为才人,视五品,位中下等。
唐太宗年龄大武则天26岁,辈如父女,是因为武士彠死而杨氏母女孤弱无依,所以太宗皇帝将其女武则天收为后宫女眷,或并不是贪图其颜色,又赐号媚,因为哪怕是宫女,总有个名字供人使唤,所以才有了“媚娘”这个俗名,宫廷大内,叫武才人是职称,叫媚娘是她称,叫武媚娘是全称。
后宫行走,这让武媚娘武才人难免与晋王李治有交集,李治时年虚10岁,武媚娘时年虚14岁,这无疑是小弟弟与大姐姐的关系,长期相处,因为其幼年丧母,我们可以怀疑李治有恋母情结,也可以理解为武媚娘给了李治母亲般的温暖,两人年岁又相当,所以李治才将他的人生感情寄托在了武媚娘身上,说通俗直白一点,两人是暗生情愫的初恋情人。
虽然两人不清不白,但李治不能过份表达这份感情,因为武媚娘毕竟算是李世民的后宫妃嫔,后来李治是为太子,更得谨言慎行,只有熬死老子,才能随心所愿,后来李治即位,武媚娘依制出家为尼在感业寺,李治上香于感业寺那是故意而为之,就是为了接回武媚娘。
时人有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皇后因为排除异己,才同意高宗李治接回武媚娘,李治只是顺水推舟而已,而王皇后却以为武媚娘会是自己派系的人,其实她错了。
武媚娘二次进入后宫,拜为二品昭仪,人称武昭仪,王皇后、萧淑妃、武昭仪,三人鼎足而立,互相撕逼不止,说白了武昭仪本身就工于心计,不是个省油的灯。
这一切源于武昭仪的早年经历,首先在武士彠活着时,武元庆、武元爽两兄弟对他们的后妈就不怎么认可,这也导致武家姐妹与武家兄弟在家庭里暗暗较劲,都有心眼儿。
武昭仪和大哥、二哥关系一般,但对侄子特别好,这就凸显出武昭仪小时候没少受大哥、二哥的欺负,所以说武昭仪内心隐隐有不安全感,做人比较争强好胜。
武昭仪入太宗李世民宫廷,后宫的争芳斗艳,早已司空见惯,十二年间,没点心眼真的活不下去,这就坐实了武昭仪的性格强烈缺乏安全感,她的宫斗手段纯是为了获得绝对安全感。
而高宗李治知道武昭仪是如此之人,但他的选择是无限纵容,因为武昭仪是他的精神支柱,在她的身上寄托了太多情感,纵使她有千般不好,万般不是,李治都会为她去兜底。
武则天和李治,真的是属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痛并快乐着。
武昭仪后来晋位武宸妃,为了获得绝对安全感,也是李治的无限纵容,所以王皇后和萧淑妃命运都不咋好,结局比较残忍。
真的是女子强梁,谓天风姤。
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时,大臣们一致反对,尤其是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反对,但是李治力排众议,最终也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翻脸决裂而收场,这已经不是废立皇后那么简单的事了,而是一场政治权力大洗牌的斗争。
公元年,显庆五年,高宗有风疾眩晕之症,唐高宗让武皇后开始直接处理朝政。
相当于部分性的批阅大臣奏牍,到了公元年,已然皇帝坐朝于前,皇后垂帘于后了,时人称为宫中二圣。
到了公元年,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天后坐朝于前,高宗退居幕后,于是朝廷大事咸决于天后。
天后权威和权力已然等同于皇帝,所以太子暗淡无光,这给后来武代李兴埋下了伏笔。
后来,唐高宗崩,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天后临朝称制,说实话,中宗皇帝是母亲手里的傀儡,隔年就被母亲废黜,由弟弟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天后继续临朝称制。
其后不断有人劝进,应以谶纬祥瑞,说白了就是舆论造势,于是天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结果都兵败身死。
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
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这就是李唐江山的这棵树,树上的果子一颗颗被一个女子层层剥落。
公元年,天授元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建立武周,皇帝李旦被降为皇太子。
公元年,李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将皇太子之位让于前废帝庐陵王李显,而自己这个后废帝被复封为相王。
公元年,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终于爆发了神龙政变,就是李显李旦两废王两废帝两太子共同逼宫,意在复辟,于是则天皇帝失势。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
第三天,武则天禅让皇位,李显仍尊母亲为皇帝,徒居上阳宫,自此不再梳妆打扮,精神涣散,面容憔悴。
李显、李旦是李唐宗室仅存的硕果种子,岂不令人叹息。
武则天知病不起,制遗诏曰:袝李唐宗庙、归高宗乾陵,去皇帝号,称隶属于唐高宗皇帝的则天大圣皇后。其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武则天从-年,把持皇权前后长达46年,我的评价是:其功亦盛,其过亦大,其所立无字碑,其功过任后人评说,必然是大毁大誉。
唐高宗李治不能舍其情,无限之纵容,助长武则天求其绝对安全感,导致的结果人人没有安全感,使李唐社稷子孙,几无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