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英烈的故乡,刘胡兰烈士的英名与事迹深深铭刻在当地干部群众心中,她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几代人,并同毛泽东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起,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励精图治,奋勇前进。
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接触到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这时的刘胡兰才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4岁。
年月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年3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在陕北转战途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年8月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英雄浩气传千古,胡兰精神照后人。
“刘胡兰精神就是忠诚、责任与奉献。”为了纪念刘胡兰,宣传刘胡兰精神,文水县南武乡南明阳村村民吕庆
和骑着摩托车奔波万里,完成了百场刘胡兰革命电影走遍全国义映活动。吕庆和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刘胡兰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工作、生活,在别人眼里,我是赴疆勇士、单骑英雄,可在我看来,我只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当年刘胡兰被捕、就义的文水县云周西村观音庙附近,已建成刘胡兰纪念馆。高大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刘胡兰雕像气宇轩昂。这里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节前,天天都有千名群众自发组织前来参观瞻仰,缅怀先烈。4月3日上午,余名中小学生来到这里为革命先烈扫墓,在学校老师组织下,他们有序地来到烈士墓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表达崇敬之情。“今天参观了纪念馆,还听了李爷爷给我们讲刘胡兰的故事,感觉很受鼓舞,我们以后要更加努力,不怕困难,建设我们的家乡。”参加完活动的六年级小学生安卉茹向记者吐露自己的心声。
当地干部怀着对英雄家乡的深厚感情,表达了改变文水面貌的决心,大家表示,要义不容辞地弘扬“坚定信仰、严守纪律、彻底奉献、敢于担当”的新时代胡兰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勇气,建设和振兴胡兰家乡,努力把英雄的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吉鸿昌:铁骨丹心镌史册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档案文献展上,参观者总会被一张瓷碗照片吸引驻足。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瓷碗上烧刻的一行字——作官即不许发财。
碗的主人是吉鸿昌。另一张照片上,吉鸿昌一身戎装,身姿挺拔,眼神坚毅,岁月涤蚀的斑驳印记难掩铮铮铁骨。
年,吉鸿昌出生于河南扶沟县吕潭镇。8岁不到便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下当兵,开启戎马生涯。因骁勇善战,由士兵被提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军师长,人称“吉大胆”,其部队也被誉为“铁军”。
吉鸿昌担任营长之后,一次回家看望父亲,父亲得知他在军队做了官,提出唯一一点希望,便是后来的家训——作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为了铭记家训,将其刻在吃饭的碗上,后来在他所带领的军队里,饭碗也刻上了同样的字。照片上的瓷碗,便是吉鸿昌身前所用,跟随他走南闯北直到牺牲。
年,吉鸿昌被提升为第十军军长并代理宁夏省主席。部队进入宁夏省城后,吉鸿昌就约法三章,严明纪律。夏收时他命令军队帮助农民收割,还亲自带领警卫队的十多人到北塔附近收麦子。当时老百姓端来茶、拿来吃的,吉鸿昌哈哈大笑说:“我是自愿来的,又不是你叫的麦客子,还要管饭吗?”群众议论说,省主席给农民收麦子我们还没见过,吉鸿昌的军队真好。
吉鸿昌在宁夏只驻了6个月。年9月,吉鸿昌由宁夏调往潼关,路经固原住了6天,还接见了各界代表,发表演说:我们西北虽然人烟稀少,但是地大物博,只要我们勤劳勇敢的回、汉各民族团结起来,大西北就能富裕起来,我们中华民族就能富强起来。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坚决要求参加抗战,被蛮横拒绝,无奈含泪出国游历。期间,他心系祖国安危,沿途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呼吁全中国人民在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国家处于生死危难之际,皆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为生存而战,为公理而战,牺牲一切,坚决抗日,并呼吁国际社会声援中国人民。
年,闻讯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发动进攻,吉鸿昌立即结束欧美之行,回到祖国,联络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奔走呼号,并变卖家产筹集6万多元购买枪械,组织抗日武装。为了进行党的活动,吉鸿昌把他的家——位于天津和平区花园路上一座三层英式小洋楼也贡献了出来。他专门对住宅结构进行了改造,每层都设小间密室,以应付紧急情况,三楼则成了专为地下党印刷党内文件和抗日刊物《民族战旗》的秘密印刷室。
年秋天,吉鸿昌在北平由党的北方政治保卫局秘密接收入党,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主力将领,从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战场上杀敌,他无所畏惧并袒露胸膛冲锋向前;就义之前,他豪言“共产党员要光明正大的死”,拒绝背后挨枪子。
年5月,吉鸿昌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南京当局密令刺杀吉鸿昌,未遂,便以“有杀人嫌疑”为由将其逮捕,后又秘密引渡到北平军分会,关押在北平陆军监狱。年月22日晚,北平军分会对吉鸿昌进行“军阀会审”。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临危不惧。月24日,蒋介石密电北平军分会,下令对吉鸿昌“就地枪决”。上刑场时,吉鸿昌用树枝作笔,在地上写下了最后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随后英勇就义,年仅39岁。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吉鸿昌用铁骨丹心,用英勇无畏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可以追怀的历史篇章,也成为照耀后人不畏艰难、勇敢前行的精神火种。
来源:西藏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