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胜溪湖街道旅游产业撑起经济发展一片天
本报讯呼吸着乡村新鲜的空气,采摘着新鲜的水果,享受着古朴恬静的生活,体验着与繁华都市截然不同的风景……3月23日,走进曹溪河龙湾生态园,只见数十亩大棚里草莓长势正旺,难得见到的一片青翠,游人络绎不绝,那红嫩可爱的草莓更令人爱不释手,大家争相来采摘、尝鲜。“今天和孩子一起来采摘草莓,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知识、让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切实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在采摘大棚里郭晓女士对笔者说到。
以科普、时尚、创意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主线,通过仿真恐龙、彩灯元素、恐龙骨架等形态,将恐龙的生活场景、打斗场面、游玩画面结合现代的事物鲜活地展现于游客眼前。在曹溪河欢乐城里,许多游客有居家自驾出游的,有三五好友相邀而聚的……大家都在尽情地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新奇。同样位于曹溪河景区,有别于欢乐城主打游乐项目,朝阳沟驿栈主推乡村旅游,是一家集农家乐品尝、种植养殖、休闲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生态园。游客们品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尽情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远离城市喧嚣和工作劳碌,感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欢快的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喜悦。
曹溪河森林公园位于该街道办城南9公里处,全长13.2公里,流域面积达27平方公里。近年来,该街道办以特色农业为重点,以生态建设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出了一条以沟域为单元,集生态治理、种植养殖、民俗旅游、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对沟域内部环境、景观、产业等进行集中规划,建成了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经济产业带,成为该市近郊居民休闲观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仅在今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5.8万人次,而外地游客就占到一半左右,旅游收入余万元。
依托沟域资源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科学规划、治山改土、植树造林等,打造了集特色林果、特色养生等于一体的“绿肺”“绿心”和“绿金”经济林生态农业屏障;发展景观农业,引进高端农业科技,打造了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景观基地,给都市紧张忙碌的生活制造出一片疏解压力、滋润心灵、疗养身心的绿色空间。
通过发展沟域经济,该街道办把曹溪河沟壑变景区、劳动变运动、空气变人气、产品变礼品、青山变金山。随着曹溪河文化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该街道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打造孝义市第二休闲生态客厅和城南发展高地,成为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的新亮点。
(张世川)
文水县旅游业领跑战略性支柱产业
本报讯“成功举办“中国·文水清凉夏日”旅游文化季活动,苍儿会生态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胜地”,世泰湖景区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年,文水的旅游业呈现出众多亮点,为今后的文化旅游活动积累了经验。在今年的*府报告中,又把旅游业作为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点,让我们干事创业有了抓手。”县旅游局局长郭强在谈到旅游业发展时信心十足。
今年,文水县将抓住国家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策机遇,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去打造。充分挖掘发挥“有古有今、有文有武、有男有女、有山有水”的人文底蕴、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逐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重。
一是培育旅游产业。积极发挥武则天、刘胡兰、狄青、孙谦等名人的品牌效应,开发昊陵、武家庄园等为主的武则天旅游项目,年内启动投资万元的武则天纪念馆展馆项目,完成孙谦故居重建。实施精准营销,策划举办旅游文化季系列宣传活动,提高文水旅游知名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0座,加快前周村、北辛店村、上贤村等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发挥梨果、葡萄、蔬菜种植的资源优势,连片打包进行开发,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是打造旅游景区景点。推进苍儿会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发展大众化旅游项目,同时定位于太原城市居民,建设太原近郊休闲养生度假区,打造一批周末假日休闲度假景点。加快省级重点工程世泰湖景区建设,扩大水域面积,开发水上游乐项目,打造汾河流域休闲养生度假区。加快玖九西山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结合文峪河综合整治工程,对渠首闸至开栅高速大桥段进行高端设计,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发水上项目和观光休闲等旅游项目,使文峪河成为生态建设和旅游休闲的绿色走廊。
三是实现文化旅游互融互促。充分发挥文水文化底蕴深厚和“全国武术之乡”优势,以武术工作会为平台,积极争取承接接省级以上武术赛事,扩大“武术之乡”知名度。保护、宣传“文水子”、“福胜锣鼓”、“马西铙”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对外交流,推动文化传承。在新建的城郊生态公园,设计规划环园自行车道,构建“10分钟健身圈”,为县城居民提供更多健身休闲场所。加快推进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实施好投资万元的上贤村梵安寺塔维修项目,争取上级资金万元启动麻家堡关帝庙维修项目。把旅游也融入大文化中,推动文化旅游互促发展。
(马智勇)
临县碛口镇白家山村古村落迎来新机遇
本报记者阮兴时
距离临县碛口镇四公里处的白家山村,曾经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在明清时代成为十里八村商贾云集之地。曾有句老话说:“穷西头、富西湾、好汉出在白家山”,当年白家山祖先在碛口开酒坊,做生意,在商海中也曾风生水起,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曾经繁华的古村渐渐褪去了颜色,但当年留下的古村落建筑,依然保留着当年盛极一时的风貌。
白家山村古村落是省级级文物保护村,村内有古建筑窑院5座,大都为当时所建。这些古建筑的建筑风格都是依山就势,参差错落,空间感的利用与平面的整体布局浑然一体,十分讲究与村落的和谐映衬。近年来,随着碛口旅游热潮的到来,每年仅接待写生学生约多人次。
如何依托距离碛口古建筑群近的区位优势,融合白家山特有的古民居、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资源,打造步入式乡村生活体验区,形成古村落观光、田园休闲、传统文化体验和领略宗族遗风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在年,该村“第一书记”麻晋玮驻村精准帮扶以来,就启动白家山村历史文化村落古村落保护建设工程。
麻晋玮介绍说,旅游扶贫凭借其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正在成为扶贫攻坚的生力*,依托白家山特有乡村旅游优势,目前已经陆续铺开对村内五座古建筑窑院的编制修缮设计方案,并对村内的巷道、部分危房进行改造,同时推进建设停车场、标识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请到省住建局的有关专家对村内古村落进行评估,下一步,将重点筹集资金改善村庄环境和景点建设,把整个古村落自然村以精品的方式和高标准的要求建设好,为今后村民大力发展采摘园、农家乐旅游,带动土特产的销售等后续产业链的跟进奠定基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白家山的乡村旅游将成为村民致富的新途径。
清凉岚县避暑胜地——岚县文化旅游产业资源荟萃
□本报记者梁瑜
近年来,通过白龙山旅游文化节和“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的成功举办,岚县加快了旅游文化的发展步伐,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岚县的知名度。“清凉岚县,避暑胜地”开始享誉全国。
探秘岚县文化旅游资源
岚县面塑文化游。地处吕梁山岚县北部的岚城从隋朝到民国一千年间一直是州、县城所在地,至今保留着一个古老的庙会,即供会,每逢供会城里几百户人家把精心制作的面塑供品摆到城里的北街上举行摆供礼祭仪式,面塑有动物、花草、人物、传统吉祥物,题材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剧情。件件精心制造,形式和手法多样,风格质朴,面塑供品绵延二百多米,整条街道变成了民间面塑展示的长廊,场面壮观,形式独特,供会上还有文艺演出,商贸活动,供会也吸引来各地的游客,近年也引起了媒体和文化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