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44′10″——°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区域总面积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万(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年。
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富*元年(公元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平遥县妇联兼职副主席、平遥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总监郭琇:建设太原盆地城际快铁让省会中心城市“中心”效应倍增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郭琇建议我省建设太原盆地城际快铁,将太原周边形成一个吸纳和放大中心城市能量的“彩虹圈”,形成一个经济、文化、旅游、人才的快速循环圈。郭琇表示,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要贡献出“山西方案”、打造出“山西样板”,并立足我省实际,提出“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提出“太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提升”这一目标。她认为,目前由于受行*区划等因素制约,太原作为“一中心”的集聚辐射能量并未充分释放,比如近在眼前的太原盆地以南的扇形地带中涉及晋中、吕梁的几个县市并未纳入“一中心”的整体战略发展中。因此,她建议,我省应借鉴重庆、广东清远等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沿太原盆地周边边缘县市,打破现有行*区划,建设一条城际快铁,这样可以让太原这个省会中心城市的“中心”效应倍增,不仅实现太原晋中同城化,而且实现整个太原盆地同城化。郭琇提出,具体线路可以是:太原南站或机场附近—清徐—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祁县—平遥—太谷—榆次—太原。该线路总里程多公里,周边人口.66万人,再加上流动人口,辐射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比如采用中低速磁浮列车,该列车具有制造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等优势,概算投资为每公里多万元,含基建、电网、列车以及配套设施。列车成本本身大大低于高铁和地铁,地上运行设备不足总投资的十分之一。特别是太原盆地区域地形开阔、地势平坦,相较重庆等地建设城际轻轨建设成本、维护成本更低,人员流动效果更好。(记者李飞飞)
▌(),投稿、爆料领红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