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白癜风舍我其谁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020/5777827.html来源:文水宣传
西街:最后说说西街。距西门不远,路北是县衙,即旧时的县*府。门楼庄严肃穆,内设三道衙门,即大堂、二堂、三堂,还有关押犯人的牢狱。现在的县法院、武装部即为县衙所在地。
文庙老照片(梁思成摄)
县衙往东不远处是文庙,坐北朝南。庙门两边是两座精致的木制大牌楼,楼门匾上分别雕有“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八个镏金大字。文庙开东西两门,分别为“礼门”与“义门”,中间是一高大照壁,砌有琉璃烧制的二龙戏珠彩色图案,上书“天开文运”四个大字。进门后有一正门,紧闭不开,据说考取状元的才有资格走此门,所以,人们只能从两旁进出。院中有一石桥,名曰“状元桥”。下面有两个水池,叫“墨池”。两旁长着两棵古柏,意为两支“毛笔”。现在,这两棵古柏还在市*广场西南挺立着,它可谓城内古文庙的标志与象征。
文庙园内留存的两棵柏树
走进二进门,东西两旁是整齐的厢房,但都被隔成小间,原来这里就是童生考取秀才时的试场。院中平坦宽敞,北面为正殿,塑有孔子像,七十二贤人排列两旁,平时都有学子或家长前来进香,十分红火。文庙对面,西街路南是魁星楼,既高大,又美观。相传魁星是掌管人间科举文运的神,在儒生学子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县人将魁星楼修筑得与文庙相对,定是想让文水文运亨通,人才辈出。西街路南向家巷西还有西岳庙,它和东岳庙都是城内大庙,一所居东,一所居西,相隔南街,遥遥对峙。西岳庙院内宽旷,建国初公审罪犯多在此处,后被西街学校占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文水城内的庙宇、城墙,随着岁月流逝,时代变迁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是叹惋、是怀念,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生发一种别样情愫。试看今朝,昔日的一座座寺庙,变为一所所校园,培育出多少栋梁之才。那宽阔的市*广场,清晨、傍晚,有多少人欢聚于此,载歌载舞。昔日的寺楼、城墙早已变为宽畅的大道,那环城十里的县城也不知扩充了多少倍,城内、城外高楼耸立,道路纵横。然而,在这生活日益富裕,现代文明充塞的时代,人们还会怀念以往,留恋那失去的物什和时光,总觉得那城墙、庙宇若在,文水又会是怎样的风光?
北街槐抱樗
然而“逝者如斯夫”,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倒是那现存的一两所小庙、祠堂,还没整修的明、清老街、民居和那千百年的古槐、柏树应引起县人的足够重视。它们是文水县城的象征,是文水县人的念想,或许,我们撰此文的目的也在于此吧。刘耀昌郭宗立年10月30日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