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梁大智先生的《开栅纪事》,文章讲到了开栅村老革命张雨帆的事迹。张雨帆原名张海山,是开栅最早的共产*员。张雨帆既富文人气质,更具儒将品格,一生淡泊名利,品德高尚,令人敬仰。年1月12日张雨帆在北京病逝后,新华社播发消息,介绍了他转战南北的光辉一生。年水产部成立,他已经是排名靠前的副部长。文革遭受打击,被迫离职。可惜目前对张雨帆的宣传还很不够,有些重要节点尚未明确。比如,关于张的入*时间,在文水县志资料之文水县当代人物专题中则记载为年。
说起张雨帆,和宜儿村的张家曾有一点牵扯。笔者也听老人们讲过些情况。家父张应嗣(字光裕),年(光绪30年)生于文水宜儿村。父母早亡,家父名下的财产由同村的姑姑姑父经营,才得以断断续续读完了高小,年在位于开栅镇的“四高”(县立第四高小)毕业考入太原省立一中继续求学。此前的年,父亲十七岁时,由我的姑姑姑父做主,在宜儿娶开栅人张氏为妻。命运多舛,张氏所生二子(男女各一)早殇,张氏也在结婚六年后患肺病亡故。后来改名为张雨帆的张海山,正是父亲第一位妻子张氏的侄儿。年,张海山不过十一岁。父亲年续娶了我的母亲。父母亲说他们与开栅张家还是有来往的。后来遭遇战乱和逃难,导致信息断绝。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北京进修,父母亲还告诉我可以顺便打听张海山的情况,据说在商业部工作。人生地不熟,张海山也早就改了名字。加上几十年间张海山所在的水产部和农林部、农业部、商业部分分合合多次,没有打听到下落,也就不了了之了。
姑姑的女儿,我的表姐,解放初还见过张海山家人,了解一些情况。知道张在山东工作时娶妻,妻子脾气急,心直口快,说话嗓门大,是个治家好手。
张海山年9.18事变后在太原进山中学(今太原六中)被捕,出狱后任中共天津塘沽区委书记。抗战中历任和顺县长、鲁南区*委书记兼*区*委。解放战争期间任华北支前司令部副*委。解放后任浙江省委秘书长兼绍兴地委书记、商业部副部长、水产部副部长、国家水产总局顾问。(详见《文水县志版》页)。年被捕前所在不详,听老人们说,曾在太原的国民师范读书。国民师范全称山西省立国民师范,上世纪20-30年代在太原属于“难考好住”的学校,相比省立一中这类学校,师范对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非常有吸引力。考进后每月津贴大洋8元,衣食住行完全可以应付。张氏一家也并非普通农家,张海山能够到国民师范上学,应该有一定文化基础,家境也是比较好的。
年5月,鲁南区*委成立,赵镈任书记。年11月赵镈被捕牺牲,张雨帆接任书记。年7月下旬,刘少奇在山东检查工作结束后,由山东分局驻地临沭县朱樊村返回延安,准备参加七大,途经鲁南。张雨帆和区组织部长魏思文一起带领张冠伍及十多名安保人员赶到分局接受护送任务。
年9月王麓水(年9月在战斗中牺牲)任鲁南区*委书记,张雨帆改任副书记。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张海山直接指挥了消灭汉奸土匪刘黑七的战斗。
刘黑七真名刘桂堂,大圆脸,金鱼眼,满胸黑毛,早年流窜于东北华北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多地,到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是货真价实的惯匪。全面抗战爆发后,刘黑七领着数千人的队伍,两次投靠日本人,配合日*"扫荡"抗日根据地。
年7月的四开山战役后,刘黑七部遭到沉重打击,残部只剩余人,投靠了驻崮口山区的伪十*荣子恒部,被编为第三师,又变成了双料的汉奸部队。龟缩在费县南部山区中柱子山一带,建立新的巢穴。9月后,鲁南抗日*民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彻底消灭刘黑七的条件成熟。*区领导根据山东*司令员罗荣桓"务求全歼匪徒,不能再让刘匪本人逃跑"的指示,决定集中兵力全歼刘黑七。战役由鲁南区*委王麓水,区*委副书记张雨帆指挥。
11月15日晚上,在后续部队的配合下,敌司令部很快被攻占,俘敌近百人。刘黑七打仗,有利时动手,不利时快撤。枪声大作时,刘便乘乱带着书记官及一名卫士,从炮楼顺吊绳逃跑,慌忙中外衣都没来得及穿。混乱中,被我三团四连通信员何荣贵击毙于山腰上。
张海山读书多,有文化,善于讲话和写作。旧书网上有一本年山东根据地胶东联合社出版的文集《八路*师在枣庄抱犊崮创建抗日根据地》,精装本。里面有罗荣桓等人写的文章,记述师在枣庄的工作。张雨帆在罗荣桓之后名列第二作者。
抗战结束后,到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根据*中央的决定,将鲁中、鲁南两个区*委合并,成立了鲁中南区*委,井将华东局领导的滨海地委及冀鲁豫边区一地委(泰西地委)划归鲁中南区*委领导。以适应大规模战争支前的需要。
鲁中南区*委有17名委员组成,康生、傅秋涛、张光中、张雨帆、李乐平和XXX为常委,张雨帆兼任区*委秘书长。鲁中南时辖一地委(泰山区)、二地委(沂蒙区)、三地委(沂山区)、四地委(尼山区)、五地委(台枣区)、六地委(滨海区)、六地委(泰西区)和淄博特委。后来又陆续增设了徐州市委(解放后归山东局领导)、济宁市委和新海连特委。解放战争时期,张雨帆任华东支前司令部副*委兼*治部主任。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他组织民工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为加速全国解放和新*权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张雨帆转移到经济建设战线继续工作,很快成为又红又专的行家里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产》上刊登了他的多篇文章,还有专著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张雨帆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张雨帆在北京病逝后,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李先念、徐向前、万里、习仲勋、姚依林、薄一波、宋任穷、江华、许德珩、谷牧、张劲夫等领导同志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农牧渔业部,商业部,浙江、山西、山东省委和省人民*府等**领导机关,送了花圈。习仲勋、姚依林、段君毅、谷牧、张劲夫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向张雨帆遗体告别。涂逢俊等同志撰文《深切怀念张雨帆同志》刊登在《水产》年第4期。
下面是有关张雨帆的资料照片5张。
晚年的张雨帆
作者:张健民,退休高级讲师。太原市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出版散文集《心随鸿鹄忆当年》,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散文游记评论多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