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地想会发现,文水人喜欢用“咥”字来代替“吃”,主要是特指在吃饸饹。朋友相见说“走,咥碗饸饹去。”其实这个“咥”字对大众来说很生疏,他们感觉的“咥”可能是“跌”。不管是“咥”还是“跌”,只不过是吃的一种方式,吃到极致为“咥”。但在当地人心目中,也许“跌”更为极致。一个“跌”字说出了文水人豪爽义气的性格。
饸饹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品种,大约有多年的历史了,多在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间和陕北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称有些不大一样,有叫河捞面的,有叫床子面的,有叫饸饹面的,还有叫压河捞或叫轧河捞的。饸饹面结构紧密、粗细均匀、长度适宜、筋柔利口,是美味的面食。
文水饸饹面是和好的面团用压饸饹机器“饸饹床”压的面条。卤汁是用猪肉做的酱香肉臊子,饸饹面粗而有嚼劲,配以浓郁的肉汤吃起来筋道无比。
文水饸饹大都是在路边小店,虽然是路边店,但总会让人吃得津津有味。一架自制的饸饹床,一口大锅,三两张桌椅,不奢华,不排场,简单如家;一盆精心调制的调味汁,一锅鲜嫩弹力的清饨豆腐,一锅色香味俱浓的诱人炒肉,让饸饹变成了亲民的美味食品。小店内,压饸饹的师傅卯足全力,一鼓作气,一气呵成,面条垂直顺溜,自然是汗流浃背。吃饸饹的人味蕾大开,满嘴生香,自然也是汗流浃背。汗代表着爽,代表着痛快!
生产队时期,队里遇到做河工、浇地等集体劳动,就会在部队里支起大锅和饸饹床,召集出工的人们“咥”一顿饸饹面。那木制的大型饸饹床要两三个人才能压下去,有时甚至要有人坐在压杆上,利用人体重量来压。这也成了当时生产队的一道风景。
民以食为天。一般来说,大众对“食”的